泉州申遗成功的启示

2021-07-29 09:21:36

泉州日前申遗成功,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连日来,一则泉州申遗短片刷屏朋友圈——真武庙、天后宫、清真寺;市舶司、南外宗正司;石湖码头、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等遗址遗迹……重拾宋元泉州古老记忆,惊叹精彩蝶变,更不会忘记,“申遗”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此前的2018年,“古泉州(刺桐)史迹”就曾申报世界遗产,审议结果却是“发还待议”。

“发还待议”意味着评审标准严苛;“发还待议”预示好事多磨;“发还待议”之后,则是策略的调整,而思路一变天地宽,泉州申遗得偿所愿,“爱拼才会赢”背后,给人启示——

从细处说,由“古泉州(刺桐)史迹”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看似字词调整,内里却透露着从单一关注史迹到文明赓续的扩充,以此追溯历史,链接当下。换言之,如何实现活态保护和传承,正是“申遗”之核心要义。从既往事例看,早于2009年,浙江的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名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初打算以多个历史陶瓷产区联合申报,但最终被自我否定。原因何在?一方面,强调古老技艺延续传承,一方面,强调至今仍在大规模生产,惠及当下。这样的“世界孤例”,远非其他瓷技艺品种可比。所谓“见人、见物、见生活”,以此反观宋元泉州,虽非同类项,点睛之笔仍不失一致。

深层次看,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统领,既是对当地史迹的总括、一览,亦不失为进一步推动当地古城保护的战略总纲。事实上,首次申报“折戟”后,当地无论是推动国际国内保护合作,制订相关考古计划,还是施行相关古城保护专项法律法规、规划等,都紧紧牵住了“宋元泉州”这个牛鼻子。仅从遗产点数量看,依照全新保护逻辑,数量就从原16处增到22处。申遗成功之后,当地更是将6.41平方公里的泉州古城,全部作为遗产保护缓冲区,这也意味着,今后的泉州古城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都将受到严格限制,如此,也更加确立古城保护的红线和底线。

放大视野,“世界的古都,古都的世界”,可谓放眼全球,胸有丘壑。“宋元泉州”无疑标识了这样一个文明高度——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人类首迎“大航海时代”,对标世界文明坐标体系,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泉州是其时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梯航万国,远播文明,“涨海声中万国商”,宋元泉州书写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美美与共、和谐共生,这对当今世界不无启示。回到现实,以申遗成功为标志,当下的泉州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大踏步走向世界;全世界人们将进一步重新认识这个曾经的全球海洋商贸中心,并在这里开启一段绚烂历史文化之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祝贺泉州申遗成功!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保护好、传承好、讲述好、“激活”好,正是历史所赋予当下的更大责任与使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