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拓:把生命融入人类遗产

2021-11-01 09:45:24

杭州日报消息 非常意外。知名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10月27日在四川考察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过程中,意外坠崖不幸身亡,年仅31岁。


刘拓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曾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他非常热爱文物古迹和与之相关的旅行,曾前往伊拉克、阿富汗等30多个国家和全国近700个县,到访200多处世界遗产、15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拓挚爱痴爱文博考古,选择“较少人走的路”,是一个传奇。他非常像当年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踏遍山山水水,考察古迹遗存。


这次去考察的洞窟壁画,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白湾乡大石凼村甲扎尔甲山南麓山腰处麦若扎拉石窟寺,这是一处天然洞穴,距河床垂直距离高约300米,文物年代为明清时期。洞窟壁画迁移异地保护方案,今年8月刚获国务院批复。


这个地方实在太险峻,多年以前考古调查人员前往时,需要吊着安全绳才能下到洞窟。这次刘拓一行4人前往考察,其中3人因路险折返,刘拓1人独自前行,不幸坠崖,伤重不治。


在师友心目中,刘拓始终是一个纯粹、简单、热情、直率、执着的人,心地善良,专注内心,身体力行。他衣着朴素、不修边幅,总是让人感到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学者气质”。


刘拓之“拓”,就是富有冒险探索的精神,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尤其关心国内外濒危文化古迹,一直呼吁并参与对文物遗产的保护。他曾说:“中东地区有12个是因为有战乱风险而评成了濒危世界遗产,这12个遗产去起来相对都很艰难,也是我记录的重点。”2015年,还在北大读书的他,前往伊拉克考察古迹,被当地警方误认为是“恐怖分子”而扣留,关押了半个月,经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努力才得到释放。


经历过种种惊险,刘拓对考古的热爱却丝毫不减,“简直痴迷”。他曾在2014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前往阿富汗进行访古考察,不久前刚出版了新书《阿富汗访古行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图文并茂全彩印,两个月后就第2次印刷,如今这本书在当当网文化图书畅销榜排名第一。书中介绍阿富汗古代遗存的历史、分布和现状,详细描绘了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所附的一张明信片很独特,正面的照片是他千辛万苦寻访到的贾姆宣礼塔,背面是他在游客留言本上的手写留言,那是本子上第一个中国人的留言:“到达贾姆塔是我到阿富汗最大的夙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贾姆宣礼塔是一座砖塔,高68米,建于12世纪90年代,精美绝伦,如今孤零零地立于一个偏远的河谷;这是阿富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申遗成功列入名录的同时,也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因为濒危,所以刘拓特别关爱。正是这样珍贵的文物遗存,在他的心目中“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刘拓很书生气,社会经验显然不足;他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无论是面对危邦的社会风险,还是面对大自然的悬崖绝壁,他似乎都缺乏足够的警惕。他只关心文物遗存的濒危,不太顾及艰险的考察途中自己可能的“濒危”——这是人们需要认真吸取的教训。


刘拓的青春,永远停留在刚过而立之年的31岁,他把生命融入大地,融入最可宝贵的人类遗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