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产业链”早该斩断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审判了一起特殊的合同纠纷案——原告李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代写代发论文协议,李某全额付款后,该公司并没有按照约定发表论文。李某催要退款未果,随后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代写论文的委托违背公序良序,该协议无效,涉事公司应当返还费用。
代写论文引发纠纷还能对簿公堂,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实际上,今年全国多地有好几起因为代写代发论文却未发表引发的诉讼,法院基本上都是判决代写者退还费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院判决代写论文者退还费用,并非因为“违约”,更不等于认可了代写论文行为。相反,法院如此判决的理由是代写论文的协议自始至终都无效。
代写论文引发的纠纷,让这一“黑色产业链”更加清晰地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不禁让人想问,没有引发纠纷的又有多少?每年发表的那么多论文,究竟有多少出自代笔者之手?
代写论文,破坏了公平的科研环境,降低了科研水准。对于这样的“黑色产业链”,必须严加整治。从目前的情况看,代写论文的相关信息发布、交易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对此,网络平台责无旁贷。网络平台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对商家发布的信息严格审核,对于出现“论文”字样的商家及商品,应该仔细甄别,阻断买卖双方的联系渠道。网络监管部门也应当提高巡查频率,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倒逼网络平台清理跟代写代发论文相关的信息。
代写代发论文之所以成为“产业链”,在于有“市场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目前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一大硬指标就是要发表论文。我们应当建立更合理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晋级机制,避免把论文作为重要甚至唯一考核标准。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在对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类型科研人才的评价中,SCI(科学引文索引)和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和影响因子排名等仅作为评价参考”。对此,各用人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健全人才评价组织管理,不把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从源头上减少对“代写论文”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术期刊也要提高办刊质量,更好地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真正守好学术阵地。
代写代发论文,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应该成为“产业链”。捍卫学术公平、正确评价人才,需要尽早斩断有关论文的“黑色产业链”,让真正的人才挑起行业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