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审美“长歪了”
俗话说童言无忌,不过很多家长都开始发现,现在孩子的“无忌”,可比当年厉害多了。生于网络时代的孩子,接收的信息量跟他们的父母辈童年时代相比,远远超出一个数量级。同样的年纪,上一辈人还在傻乎乎地模仿动画片的变身动作,现在的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成人网络话语进行交流了。懂得多了,嘴巴也蛮会讲,用萧山话说叫“嘴巴煞老”。
所以无怪乎一些含有低俗暗示、宣传违背社会风尚的食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校附近的商店里,面向未成年人销售,如“贱男消食片”“二货救心丸”“节操片”等,大打低级趣味牌,迎合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需求创造供给,属于凯恩斯主义的生产循环,看上去很有经济学原理支持。当然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肯定有不同看法,近期萧山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共同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行动,对类似的食品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类似的低俗食品都被下架了。
这种低级趣味、打擦边球的东西,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进行整治打击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过,需要我们正视的一点,就是类似的低俗话语、低俗文化,其实确实在一部分未成年人中间流行。说句不好听的,其实这些玩意,大部分还是我们成年人创造的,什么渣男贱男,狗血爱情,土味奇葩……有哪一个不是在成年人网络上受到追捧,进而感染急于获得成人世界话语的未成年人的?他们以为的长大成熟,无非是学大人说话而已。
所以实际上未成年人之间流行的低俗文化倾向,问题还是在大众文化上面。我们大概也能意识到,整个社会审美品位还是有待提高的,连大人都是回家沙发一躺开始刷短视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提升品位,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所以成年人有责任对高尚积极审美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能够学到东西。比如,同样是看戏,看古装言情偶像剧跟看话剧显然不是一回事,显然看话剧比看电视剧麻烦且昂贵很多,但是必须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还有另外的选择,庸俗之外更有超脱的精神天地。要让孩子见识到,好东西究竟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看电影,总是给人看烂片,毫无疑问观众品位会大幅下滑,只有看上相当程度的优秀电影之后,观众才会产生好与坏的分辨力,并且产生品位筛选的自觉。只有有了这样的文化积累,才会产生足够的自信,自觉摒弃那些比较低俗的趣味。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代中国文化上讲究“书香门第”“诗书传家”,按门第把人分三六九等当然不值一提,但是重视文化积累传承的精神还是值得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