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液奶茶”式伪创意可以休矣

2022-06-06 08:30:00

针对市面上出现的一款“洗衣液奶茶”,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日前大声叫停,涉事餐厅3家门店被立案调查,全部问题包装被停用。此前,这款问题奶茶因仿洗衣液瓶子包装而广受公众质疑。与此同时,新华社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在部分网络购物平台上,被仿制成灯泡、精油皂和香烟等各种形状的所谓“网红”食品,仍在大肆售卖。

“洗衣液奶茶”式伪创意伪设计缘何惹众怒?原因显而易见:其一,这有违食品安全伦理。无论是“洗衣液瓶”变身奶茶包装,还是糖果化身为仿制“香烟”等,都利用未成年人的猎奇心理,易形成某种诱导和暗示,长此以往,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其二,也是对公序良俗底线的“碰瓷”。产品和包装设计固然应体现奇特新颖,但前提必须是合法合理,尤其要坚守规则底线,而绝不能一味地博眼球、秀下限。

对这类伪创意伪设计绝不能听之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也都明确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对使用不当,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创意”无极限,法规有底线,“网红”产品不是筐,绝非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而日前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消保委发布的《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分析报告》中,很重要一项就是“无底线营销食品危害身心健康”。对相关典型案例的曝光,涉及包装充斥性暗示、性挑逗等文字和图案;糖片食品以低俗命名来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等,这既是有力提醒,也提示当下一些治理重点,突显问题普遍性。

也应看到,一些所谓的“网红”食品之所以大行其道,更多还是寄希望于打“擦边球”,游走“灰色地带”,以此逃避监管。它们看似“体量”不大,实则危害不小。一些伪创意伪设计还出现在童装类产品上,比如,装饰设计充满诡异画风,大肆渲染什么“暗黑”文化、“丧”文化之类等。说白了,类似问题产品,无论事涉食品安全,或是精神污染,往往打着产品创新旗号,满脑子装着流量,瞄准未成年人钱袋,罔顾道德底线、法规边界,戕害孩子们身心健康。提升精准监管,必须以立法打足“补丁”,增强法规对产品包装、创意设计等的针对性限制;以黑白名单制的建立,倒逼从业水准和职责的不断提升。

流量经济,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企业和商家弘扬什么、倡导什么,代表企业核心文化价值,也决定产品流变与走向。不在产品内容和创意设计上下功夫,只知一味标新立异甚至剑走偏锋,就此触碰了监管规则,最终遭流量反噬、被消费者和市场抛弃也是必然的。前述公众对“洗衣液奶茶”的态度,其实早已表明一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