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唯过程主义”的根子

2022-06-06 08:30:00

形式主义,有如打不死的小强,某一种形式主义看似消失了,但不久它总能又换一个面目出现。

为打击形式主义,我们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但结果导向,在一些地方、一些基层,却演化出形式主义的一个新变种——“唯结果主义”;为了打击“唯结果主义”,于是强调“过程导向”,没想到又一个新变种出来了——“唯过程主义”。

新华社日前对一些地方出现的“唯过程主义”进行了曝光:用于分解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外衣,上级部署“五项任务”,下面马上就能弄出“六大举措”“十项具体安排”,实际上就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空对实;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实际上做歪了、做空了,比如为完成上级考核任务,有的项目反复“签约”,反复“开工”,“数字一定要好看,仪式一定要隆重,到底多少项目能落地,没人去较真”;把原本隐性的工作显性化、可视化,刻意事事留痕,看起来事务繁忙,但事实上只在“留痕”上忙,没干多少实在的工作;对问题心知肚明,对结果也早有预判,但为了避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追责,放任“灰犀牛”风险扩散,等等。

如何抑制“唯过程主义”这一新的形式主义?专家建议,要在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前提下,针对性优化过程导向,一是要科学安排考核,改变考核看材料、调研找材料、凡事都向基层要材料的状况,避免把工作检查等同于向下收集材料;二是要探索更为合理的考核制度,强化日常实地督导,多方听取群众意见;三是合理追责问责,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免责的相关政策,为基层干部思想包袱“松绑”。

专家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尤其是第二条“多方听取群众意见”,更是触及问题的本质。但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反对形式主义的复杂性,比如,当某一个领导恰恰需要基层的这些形式主义来打造自己的政绩,那他反对形式主义的内在动力又从何产生呢?一些基层,一方面为各种“留痕”所苦,一方面又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整材料、写总结,虽然苦点、累点,还是要比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轻松多了!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是形式主义的最大克星,无论形式主义如何千变万化,在群众“雪亮的眼睛”面前都将现出原形。但需要警惕的是,“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同样要防止形式主义,一些部门一些干部之所以敢大搞形式主义,恰恰是因为在干部考核、任用的环节上,没有让“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落到实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