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轩丨别把小事拖大拖炸了
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发生后,舆论场一般会出现短暂的信息“真空”,此时正是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的“黄金期”,但也是谣言、传言迅速滋生的“窗口期”。
在这个关键点,如果相关地方和部门不发声、不回应,就可能出现“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跑遍世界”的局面,把小事拖大拖炸,从而丧失主动权,再想说时就晚了。
该发布时不发布,分析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三种心态:
“鸵鸟”心态。奉行“沉默是金”,打死也不说;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反正热点自会降温。殊不知,舆论场上,正确的声音不去占领,错误的声音就会蔓延。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如果不实信息大范围传播,导致公众误解、误读、误判,就需要花费数倍的成本辟谣、纠错,给事件本身的处置造成被动;一旦发酵升级,由“茶杯里的水花”演变成舆论风暴,更会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
更何况,公开、透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本就是法律规定、制度要求。
疫情以来,从国务院到县市区一级,密集开展疫情新闻发布工作,单是浙江省级疫情新闻发布会已举办119场,讲疫情动态,说防控举措,话科普知识,谈复工复产,回应各类热点问题,以权威声音助力稳人心、强信心、暖人心。
“甩锅”心态。认为事件由上级或下级部门负责处置,本级可以不回应;或者认为事件涉及多个部门、地方,谁先回应,谁就“引火烧身”。
其实,群众的关切是明确具体的,该谁回应,各级单位分工有责,人民群众心里清楚,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推诿扯皮根本行不通。只有主动回应,才能赢得信任和口碑。
去年底,一条鼓励广大群众适当囤积生活必需品的通知被过度解读,各地出现居民抢购的现象,浙江省商务厅马上回应:“这样买,真的没必要!”并列举5条理由,迅速缓解社会焦虑。
“求稳”心态。觉得应该发声,但又顾虑重重,担心对外发布后,老百姓不满意,或者有质疑,还不如不发布。
发布效果不理想,要么是做得不到位,需要改进提升;要么是说得不到位,需要跟进解释。只要态度足够诚恳、回应足够及时、举措足够给力,公众一定会理解支持。
今年5月,杭州西湖7棵柳树移栽事件一时引发广泛关注,杭州方面及时回应、迅速整改。市委、市政府召开民意恳谈会,要求举一反三,做好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尊重民意、坦诚沟通、深刻反思赢得各方的谅解与肯定。
不管是“鸵鸟”心态、“甩锅”心态还是“求稳”心态,归根结底都是缺少主动担当的意识。当前,很多单位和领导不主动担当作为,怕发布出错而逃避发布责任,索性选择不发布,这绝对不应该。
对应当发布而不履行发布责任的,应该像追究发布错误一样追究不发布的责任。对及时主动发布的,媒体要态度鲜明地肯定支持,社会各方面也要更加宽容,建立必要的容错机制,鼓励这种负责任敢担当的作为!
实践反复证明,外行说不如内行说,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破除“三种心态”,责任主体真正担起主体责任,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