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在古今诗文中
钱江涌潮,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全国各地围聚江岸的人络绎不绝。人潮与江潮的交相呼应,也堪称奇景。
大潮是自然景观。想要品出多些余味,不如下一点人文典故做“佐料”。观潮佳日,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的钱塘潮。
世界有三大涌潮: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中国钱塘潮。我国历史上也有三处最著名的涌潮:山东青州涌潮、江苏广陵涛和浙江钱塘潮。
为什么独独钱塘潮声名远播?其他两大潮涌早已销声匿迹。
清代诗人费锡璜所著《广陵涛辩》中记载,“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
如今,青州涌潮早已没有了踪影。倒是广陵涛在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七发》里,留下了“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声如雷鼓……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的气势场面,给后人逐字寻味。
从唐代的大历年间以后, 广陵涛的文字记载越来越少。至此,潮头的接力棒,递到了浙江钱塘。
实际上,文献里的钱塘潮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只不过,一开始钱塘潮的名声不好。《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59年)出游到此,遇到了小麻烦:“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恶水”使他不得不改道。
到了东汉时期,钱塘潮在文化人笔下虽然有了“姓名”,但基本还是“小透明”。王充在《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但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潮。估计那时,观钱塘潮还没有成为风俗。
一两百年后,到了东晋时期,钱塘潮的景观价值迎来了“小高潮”。画《洛神赋图》的大画家顾恺之留下了一首《观潮赋》,夸赞它“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这是关于钱塘观潮的最早文字记载。
炼丹家葛洪还留下了一个“葛洪观潮”神话,赋予钱塘潮一点灵性。一次,钱塘尉设席请葛洪赴钱塘江口观潮。正举杯对饮时,潮水汹涌而来,观潮人纷纷后退。葛洪笑笑说不要紧:“特来观潮,潮至而不观,转欲避去,此来岂不虚度乎?”说话间,潮水咆哮而来,潮头像是有魂似的,竟然绕着葛洪走,一点也没打湿他。
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文人墨客频出的唐代。钱塘潮越加成了他们笔下的灵感缪斯。
白居易《咏潮》诗云:"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人催"。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挥毫下“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感叹。
李益《江南曲》有“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名句。
徐凝《观浙江涛》的一句“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家喻户晓。
……
纷纷地,一首首佳作跃然纸上,潮水载着诗人的才情,千古流传。《全唐诗》中仅咏颂钱塘潮的诗篇就有近千首。
时光走到宋代,钱塘观潮的风俗更盛了,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弄潮活动。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详实记载:“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稍稀矣。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挥,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等雇赁作看位观潮”。其时有“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秆,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说的是,从农历八月十一日起,路上就有纷纷车马赶去看潮,十八日时最“堵车”,到二十日人才少点。那时候,沿岸家家户户视野好点的屋楼,都被权贵租借过去看潮。还有不怕危险的“玩命之徒”,手拿彩色大旗或者小伞,迎着涛头游泳腾挪。
周密的《武林旧事》也对钱塘弄潮有详细的记载:“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脑补一下:数百弄潮儿披头散发,发达的肌肉上尽是纹身,手持大彩旗,迎潮头而上,滚滚波涛之中,彩旗却不沾湿……
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当代,世界长距离冲浪冠军英国人斯图尔特·马修斯曾经试图在海宁盐官水域弄潮,但是只在冲浪板上待了11秒就宣告失败。想当年,古时候的弄潮儿可是什么辅助工具也没有。
因为弄潮活动相当危险,经常有人作出无谓牺牲,造成悲剧。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乐小舍弃生觅偶》就讲了两个有情人眉目传情之际,差点丧命钱塘潮的故事。
别说一两人,钱塘潮还有“吞兵”的能力。南宋德佑二年二月(1276年2月),元军攻到杭州,因不清楚涌潮的厉害,扎营在江干沙滩上。南宋朝廷窃喜,盼着涌潮到来,把元军卷走,不战而胜。谁知道钱塘潮“失信”了,“江潮三日不至”。弄得南宋以为天助元军,宋王朝气数已尽。想到年年观潮都有安全警示,也是从历史里吸取来的教训。
唐宋以后,钱塘观潮风俗持续不断,直到今天。有关观潮的诗、词、画等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由于江道变迁,钱塘观潮的最佳地点不断下移。唐宋时,观潮胜地在杭州。地点以杭州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从明代起,海宁盐官成为观潮第一胜地。
千百年后,故乡在海宁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中,当然不乏钱塘潮的身影。
《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从牛家村开始,开篇第一句就是“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地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倚天屠龙记》借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写到了钱塘潮;而描写钱塘潮最为细致的当属《书剑恩仇录》——
“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顷刻间,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
而今,钱塘潮不只是一场景观而已。这片自古火爆的观景之地,开始散发出运动的魅力。
2008年,钱塘江冲浪被列为钱塘江观潮节的固定表演项目,正式打破“冲浪只是一项海洋运动”的大众认知,创造了“内河冲浪”这一独特概念,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内河冲浪赛事。2009年,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诞生了。2014年,中国国家冲浪队成立,开始在钱塘江口开展集训。
从观潮到弄潮,再从弄潮到驭潮,钱塘潮的人文精神价值在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