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茶非遗”大文章
杭州日报讯 11月29日,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人类非遗项目,居世界第一。
这次“茶非遗”项目,是由浙江牵头申报的,共涉及15省(区、市)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15省(区、市)联动“握紧拳头发力”,体现“茶非遗”为中华文明所共有。“浙江省牵头申报”,突出茶产区和“茶非遗”传承以浙江为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此次参与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共达6项,其中,杭州独占两项,分别是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和径山茶宴等。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说“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其实最早关于杭州茶叶的记载,见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南宋斗茶之风、《武林旧事》对“进茶”之记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西湖龙井茶区茶叶炒制工艺有“十大手法”。精良技艺和厚重民俗展现无穷生命力,写就茶之魂。
传统茶艺的申遗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茶的又一次重大聚焦,成就以茶为媒沟通中国与世界、浙江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一直以来,浙江就是人类非遗项目大省,古老茶艺的加入,使得总数增加到11个,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也更让人类古老非遗文化珍苑多了一朵奇葩,茗香四溢。我们要继续抒写好“茶非遗”这篇大文章,努力扛起保护传承重任。要通过推动落实《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保护,持续夯实“加强对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要让传统技艺传承人成为茶文化最好“代言人”,让茶人精神和制茶文化传承不息。要发挥专业院校优势,完善茶非遗人才培养和孵化机制,让更多年轻人走近、了解、爱上中国茶。
要努力让“茶非遗”走入寻常巷陌,与公众生活相遇。日前举办的2022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季”体验活动,打造线上H5平台,整合省内优质非遗教学资源,为用户提供非遗课程直播及非遗传习等教学资源,观众只要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就能线上看到非遗大师精心授课。杭州日前也首次开展了非遗特色酒店、民宿评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就是要激发非遗活力,链接现代生活,提升数字赋能,努力满足公众了解、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要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环境禀赋、品种特质、当代价值和发展趋势等,深度挖掘制茶工艺、茶文化故事,推动全民饮茶、茶香满城,让非遗文化融入公众生活、融入诗画江南。
古树新芽,生生不息。全力抒写“茶非遗”这篇大文章,要努力拓展对茶文化、茶非遗相关认知,深化对中华文明发源知识普及,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中国活力、浙江茗香、杭州韵味,酝酿最美“茶滋味”、最潮“茶体验”,使其不断绽放时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