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茶和天下之路怎么走

2022-12-19 10:34:36

茶,用色香味形征服人类的感官,更成为文明的使者。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揭晓,“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上榜。12月18日,在牵头申遗的浙江,庆典活动在杭州隆重举行,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也已在浙江全境次第展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后申遗时代,该怎样解读“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在今天的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些传统技艺和习俗?茶和天下,描绘的又是一幅怎样的世界文明交流融汇的新图景?

人类非遗:从来佳茗似佳人

回望来路,穿越千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是众望所归。

从宇宙洪荒走来,茶作为植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6000万年至7000万年。从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走来,茶与中国人相和相亲。

中国茶,出自空气清新、云雾缭绕的好山好水,更有赖于中国人世代传承、不断守正出新的制茶技艺。茶农依照自然规律和世传的经验种茶与管理茶园,采茶工采摘、拣选茶叶,制茶师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因地理禀赋和制作技艺的多元,如今,中国茶的品种多达2000多种。

在中国,1085个县3000多万茶农靠“一片叶子”走向富足。论茶叶产量和种植面积,中国均居世界第一。背靠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此次申遗成功的项目包含了全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子项目,涵盖多个茶类的传统制茶技艺,还包括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体量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之最。

从来佳茗似佳人。在中国,喝茶的意义不只在于饮食、休闲,它还有一整套完备的社交礼仪甚至是关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今时今日,它代表着优雅的中国生活方式的再度勃兴,也理应成为追求和谐共享的中国文明的一个形象代言人。

我们有重新审视和理解它的必要。12月1日至19日,浙江作为牵头申遗省份及入选宣传展示的主会场承办地,举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庆祝活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论坛18日举行,人类非遗专题展也同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揭幕,相关的茶文化体验周和购物节全面推开。

杭州、湖州、金华等申遗项目相关地也通过学术论坛、艺术节、专题展、购物展、文旅体验等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和线上直播,让茶热热闹闹走入寻常百姓视野,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传统制茶技艺及其深厚内涵。

活态传承:活水还须活火烹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第六个加入的国家。《公约》面对的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其基本理念是通过特殊的保护措施,促进非遗传统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活态存续。

2012年2月,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明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原则。

在机器生产日益渗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当今,以人为本的手工劳作饱含着温度与情感,愈发值得珍惜。活态传承,意味着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结合,也意味着在变与不变中,一代人须肩负起一代人的责任,果敢地取舍,智慧地创造。

茶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生产消费的完整生态系统,传统制茶技艺幸运地拥有了源头活水,拥有存续的动力与活力。而活水还须活火烹,今天我们传承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更是要一体两面,做好守正与创新两篇大文章。

守正,赋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历经千载而醇厚的文化底蕴。如深刻影响日本茶道形成的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共有10多道程序,自唐天宝元年起,由浙江余杭径山万寿禅寺传承,由住持传承给继任者,目前已传至第121代。又如香气高扬畅销东南亚的安溪铁观音,特殊的制作技艺和诀窍也在福建安溪王氏家族成员之间代代相传,已传至第13代。

创新,则赋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面对未来而开掘的胆魄勇气。拥有135年历史的北京吴裕泰茶庄,一边传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制之惟恐不精,采之惟恐不尽”,一边不断翻新花样以满足新消费需求。茶月饼、茶粽子、茶饼干、茶蛋糕、茶爽无胶口香糖、茶味冰淇淋等“茶叶周边”琳琅满目,与国家博物馆联名开发的“四季美裕”礼盒,更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潮品。创新还能拓展想象的边界,武夷山茶博园投资1.5亿元创作推出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通过艺术提炼,推动茶之文旅走向深度融合。

浙江在非遗传承传播上也在不断创新输送“燃料”,让“活火”烧得更旺。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炒茶48载,从2015年就开始去周边学校及职业技能培训单位传道授业,只为把“老祖宗留下的炒茶手艺一代代传下去”。浙江安吉对白茶手工炒制技艺采取导师帮带制,更推动非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小学课程和教材,真正做到了留住技艺“从娃娃抓起”。

茶和天下:且将新火试新茶

探寻茶和天下的当代路径,推动中国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正当其时。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

经历沸水冲泡,几经炭火考验才干燥固形的芽叶再次舒展在水中,奉献出馥郁的香气和回甘的美好。冲泡品饮一杯茶,是东方生活艺术里,司空见惯又简约浓缩的程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来自东方文明的和谐观,深刻体现在中国人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化育出平和包容的民族心态、含蓄内敛的民族品格,指向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传达出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文明追求。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当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今天,传统技艺制成的茶叶继续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的同时,都市里林立的奶茶店和它贩卖的英式红茶、印度奶茶、日式抹茶等,也同样受到欢迎。海纳百川,在茶的融通间,当代中国正欣然践行着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国茶走向世界,已走过漫漫长路。唐朝时它就开始传入日本、朝鲜乃至南亚、东南亚,16世纪传至欧洲各国、美洲大陆、中东、俄罗斯等。在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摩洛哥都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茶文化。现在,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喜欢饮茶的人数已超过50多亿。这是“东方树叶”的神奇力量,是历史馈赠的宝贵遗产,也是今天我们倡导茶和天下的基本盘。

茶和天下,且将新火试新茶,更要趁年华。重新深刻地解读中国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既有历史渊源,也有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的现实机遇。

有个关于茶的当代好故事。2014年春天,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以茶和酒作喻,讲述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启示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巧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茶和天下的新故事,一定能越讲越有味道,越讲越有影响。

相知相亲,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是当今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最优解。围炉煮茶,其乐融融,这个冬天它在中国年轻人中悄然“翻红”,传递出社交的温情,它也像是多样文明围炉而坐相敬如宾的全新隐喻。茶和天下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包璇漪 浙江教育出版社 洪滔 编辑:陈俊男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