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笔 绘共富画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徜徉在萧山,浓郁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12座省级乡村博物馆拔地而起,41家“城市书房”让书香满城,14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幸福加码……从文化普惠到精神共富,萧山正以文化之笔,绘共富新画卷。
作为一名跑文化线的记者,这两年来,我见证了文化设施在萧山遍地开花,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全区文化事业焕发新生机。跨湖桥文化、围垦文化、潮文化……蕴涵丰富的萧山文化,正以昂首阔步的自信,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有人说,书香是一座城市最亲切的味道。从书香出发,一个城市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犹如阳光雨露,赋予城市活力,浸润你我心灵。于我而言, “城市书房”的建设,无疑是2022年印象深刻的大事之一。
在“4·23”世界读书日,“永兴书房·元驿站”正式对外开放。这家满是“黑科技”的书房,以萧山弄潮精神“潮水”为设计主元素,建成阅览、创客研讨、特色体验等多区域900余平方米的智慧图书馆,运行期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点赞。
2022年,我区有3家“城市书房”列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同时,“新建8家城市书房”也被列入我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对照2022年区级民生实事任务,我区“城市书房”建设超额完成5家。13家“城市书房”以高标准、高颜值亮相于市民的身边,实现22个镇街全覆盖。
不论是市中心的“永兴书房·元驿站”,还是位于萧山最南端的“永兴书房·南书苑”,它们均有“颜”有“料”,满足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也让我欣喜地看到,萧山的公共文化设施,在不断完善中,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质的飞跃。
同样带来惊喜的,还有2022年诞生的12家省级乡村博物馆。汤寿潜故居陈列馆、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萧中校史纪念馆……去年,萧山完成全省、市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任务,葛云飞故居纪念馆等12家被省文物局公布为省级乡村博物馆并授牌,通过精雕细琢夯实“家底”,打造为更优一级的乡村文化窗口,成为乡村共富的新源泉。
除了硬件文化设施的增加,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萧山在文化软件建设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
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升级。2022年,萧山建成14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这些文化生活圈活跃度很高,每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同时以构建“全域文化管家”为抓手,萧山继续推进“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向村社基层延伸,覆盖全区57%村社。“全域文化管家”还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2022年,萧山围绕共同富裕、献礼党的二十大、萧山图书馆百年馆庆等主题,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完成“你点我送”、文化走亲、精品剧目引进等演出累计190余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优秀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戏剧小品《我干的》《山谷回声》荣获2022年浙江省群星奖,其中《我干的》成功入围全国“群星奖”评选,原创党的二十大主题歌曲《灯光》和共富主题歌曲《古今一梦》;完成大型红色革命绍剧《秋之白华》剧本修改,在全区11个村文化礼堂开展绍剧《秋之白华》巡演。
记者手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萧山把精神共富放在突出位置,以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勇当新时代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萧山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为文化事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风生水起的文化产业项目,犹如阳光雨露,为城市乡村注入活力。而越来越多的人,也从文化场馆中,从书香氤氲中,从汲取文化养分中,享受到了快乐。
一个城市的精气神,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如何以文化人、以文化城,铸就城市的灵魂,更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