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孝心车位多重功能价值

2023-01-16 08:20: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一老一少”为重点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多年来,杭州不断对为老服务开展创新探索。孝心车位作为首批“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体现出为老服务的实践价值。2017年7月,翠苑一区率先探索孝心车位,取得了良好成效。之后,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等多个社区相继推出孝心车位。目前,杭州市共有1300多个小区建成近5000个孝心车位。

孝心车位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孝心车位经过五年的实践发展,其产生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在于帮助子女解决看望父母时停车难问题,更是在居家养老、孝心文化、公共文明、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一,孝心车位帮助解决了子女探望父母时停车难问题。在一些车位配比较低且老年人数量多的小区,子女回家探望父母时,总是面临停车难的问题。孝心车位的提供满足了子女对停车位的需求。

第二,孝心车位肯定了子女的面对面敬老孝老行为。在一些社区,孝心车位不仅能够让子女探望父母时享有4-6小时不等的免费停车便利服务,还可以在每月探望父母达到一定次数时,获得孝心专属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社区共建单位提供的中医问诊、理发等服务。孝心车位通过正向激励,肯定子女的敬老孝老行为。

第三,孝心车位是对孝心文化的弘扬和倡导。孝心车位通过三种机制弘扬和倡导孝心文化。一是提醒机制。孝心车位普遍以家、子孙团聚等图案和孝心车位文字作为标识,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标识是对子女敬老孝老的一种善意提醒。二是知晓机制。经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孝心车位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知晓,促进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践行孝心文化。三是激发机制。孝心车位这一举措带动形成了多元化“鼓励孝心”活动。

第四,孝心车位丰富了城市文明实践的载体。孝心车位的突出特点是以敬老孝老为切入点,把子女的敬老孝老行为与享受特定车位资源服务结合起来,让优秀的敬老孝老行为更加彰显。孝心车位是对个体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共同推动,既推进了个体和家庭关于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提升了整个社会敬老孝老的美德水平,也展示了城市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关怀,体现城市的温度和温情。

第五,孝心车位是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阵地。孝心车位不仅激发了小区内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而且促进了社区与社区外的组织之间的合作,成为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阵地。围绕孝心车位的设置,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为孝心车位建言献策。针对孝心车位的提供,小区周边楼宇综合体、辖区共建单位、文明单位以及一些拥有私家车位的业主都积极将车位“转化”为孝心车位。

探索孝心车位的设置、提供与管理的优化路径

作为稀缺资源,孝心车位的提供有可能会出现供需不对称、分配不均等问题,孝心车位的使用也会产生冒用、滥用、霸占、效率低等现象。为进一步推广孝心车位,更充分地发挥孝心车位的多重功能价值,应当重点把握孝心车位的设置、提供与管理。

第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确定孝心车位的设置。孝心车位的数量关系到小区内业主的停车权与子女探望父母享受便利服务之间的平衡,孝心车位设置的区域(分散或集中)则关乎老人享受便利服务的公平性。因此,应当对社区的人员结构、停车条件、车位需求等实际情况作出充分的调查,关于孝心车位的类型、数量、区域、标识等问题需要吸收小区居民的意见。

第二,激励多元主体参与孝心车位的提供。在充分利用社区停车泊位存量的同时,综合运用多项措施激励社区周边的学校、党政机关、文明单位、共建单位、楼宇综合体、拥有私家车位的业主等主体参与提供孝心车位,增加孝心车位的社会化供给。比如,加大孝心车位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主体知晓和理解孝心车位及其价值意义,动员周边机构允许其车位在节假日有空余的时候作为孝心车位来使用。

第三,制定孝心车位使用的规则。通过规则规范孝心车位的使用。比如,东平巷社区专门邀请了湖滨晴雨观察员、晴雨管家、晴雨志愿者、社区民情议事员、居监会成员、侨眷等居民代表和辖区单位代表,经过讨论和群策群力,形成了孝心车位自管公约。

第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孝心车位的流转。关于孝心车位,不免出现流转效率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精准掌握社区居民对孝心车位的需求及其动态变化。利用孝心车位信息化预约平台,为子女提供便捷高效的预约服务。通过信息技术监督孝心车位的使用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行为。

第五,以孝心车位为载体开展多样化文明实践。随着孝心车位的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不断提升,可以通过孝心车位开展更多的文明实践。比如,发起“孝心公约”倡议书,让更广泛的居民和组织成为敬老孝老的践行者、传递者和守护者。以孝心车位开展系列志愿服务,吸引不同类型志愿者的参与,深化孝心文化的认知。

(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博士)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堵琴囡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