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 任重而道远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负责人日前表示,当前,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进入收官阶段,鱼翔浅底、人护清流的生态图景正徐徐展开——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比2020年增加25种;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实现自2006年有调查统计以来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依照“长江大保护”总体战略,2021年1月1日,我国全面启动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这不仅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长远发展,更表达了对“母亲河”的崇高敬意,体现“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非凡勇气、责任担当。
经亿万年演化,“母亲河”长江早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一条生态河流。然而,曾几何时,受过度捕捞等影响,长江水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而今,禁渔之下,种种“看得见的成果”令人鼓舞。事实上,早在2022年初春,一段长江武汉段江面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成群捕食的视频,就曾引发广泛关注。这标志着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功能明显增强。当然,对比这些有形成果,“齐抓大保护,共卫‘母亲河’”的无形意识转变更加让人瞩目。从报道看,各地妥善安置长江沿线退捕渔民,在强化社保托底的同时,又有一大批渔民转向护渔员公益性岗位,由过去“捕鱼”为生到现今“护渔”为业,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益成为过去式。
但也要看到,当前长江禁渔仍处“三年强基础”关键阶段,对长江的保护尽管成效初现,但绝不能放松懈怠。综合相关报道看,禁渔两年多来,尽管长江鱼的种类和资源量逐步提升,但物种多样性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珍稀濒危鱼类刀鲚、鳤等的分布范围逐步扩大,但资源量和历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长江从西至东延绵数千公里、流经数个省市,沿江各地和相关部门仍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执法监管,绝不能为非法捕捞留下口子。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基于生态修复的“休养生息”制度,古已有之。舍渔网,放过鱼,鱼要生存,人也要活好,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