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开进医院,也开进了民心
今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和单位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五方面共15项政策举措。其中,在夯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基础这一方面提到,支持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开通通勤、通学、就医等定制公交线路,促进公交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杭州市公交集团通过线路进医院、提升地铁接驳、个性化定制等方式,逐步完善市民就医的交通需求。全市25家主要医院周边共设置无缝衔接的地铁接驳线已多达50多条。同时,不同医院或是不同院区的串联也成为“公交进医院”的另一种形式。据统计,在杭州,医院定制线路一天服务超过1.8万人次。
从地铁3号线留下站到杭州市西溪医院需步行1.4公里,这对健康人也许不算远,但对老人、病人来说走这段距离就很辛苦,今年6月,公交集团将356路公交线路延伸至市西溪医院内部,下车便是西溪医院门诊大楼,大大方便了病人。
事实上,杭州还有多家像这样的医院,在医院内部设置公交站点以及司机休息处,病人可以直接在医院内部上下车,实现和地铁与医院间的“无缝对接”。试想如果是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是需要每周来医院透析的病人,一下车就是医院门诊部,这能省去多少麻烦。
杭州市为什么要做这些?在杭州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实说得很明白:“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精力向民生聚焦,全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让全世界感受到了浙江和杭州科技和数字的魅力,这些技术也不断地在为民生服务,国家卫健委曾发文表示,应厚植“以病人为中心”的文化理念,推动和改善医疗服务。其中特别提到浙江省通过“城市大脑”推进“智慧停车”服务,对院内车位和车辆进行智能化管理,指导闲置车位错时停车,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同时,全国各地好的方法也值得杭州不断学习。例如上海的“医院专线”上设置了流动导医台,配有志愿者,为就医患者提供预检以及健康科普咨询服务,免去了患者在抵达医院后还要前往分诊台的步骤。同时还考虑到就诊患者通常以老年群体为主,志愿者在乘车过程中,还会帮助部分手机已开通线上预约功能的老人提前完成线上的挂号付费流程,下车后就能直接前往诊室候诊。
再例如嘉兴市第一医院的“微循环”公交设置了 6 个停靠站点,这其中包括了第一医院南、第一医院急诊、第一医院北,公交车经医院内部道路通行,病人在医院内去不同的地点都可以坐公交车。
公交开进医院,也开进了民心,这种惠民便民的举措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诚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才是最重要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