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空缺”彰显百年名社高度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活动,包括西泠印社百廿成果汇报展、社员作品展、社藏捐赠菁华展(2019-2023)以及2023海内外印社联展和君匋艺术院藏“丛翠堂四家名印展”等系列展览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日前举行。此前,西泠印社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社领导班子,然而,社长之位依旧空缺。
“天下第一名社”社长职位继续空缺,并不让人意外。纵观西泠印社两甲子岁月,前后仅产生七位社长,半数以上时间社长空缺,最长空缺二十年。回想1904年,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四位有志青年因“慨然有感印学之将湮没也”而结社于孤山,始有“西泠印社”,然创社四英均未出任社长一职,直到10年后才公推吴昌硕出任。从中既看得出创社者之高风亮节、博大胸怀,绝不以印社为私器,更彰显定位之高、志向之远,聚天下贤才共襄之。事实也正是如此,建社两甲子,从吴昌硕到其后的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7任社长尽管艺术成就各有侧重,但无一不是泰山北斗式人物。以他们为引领,以孤山为出发,始终秉持“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宗旨,西泠印社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不断向“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迈进,终铸就“天下第一名社”。
孤山不孤,君子有邻!百廿年大社该往哪儿走?始终根植时代、根植人民、根植于火热的现代生活,西泠印社推动中国篆刻艺术不断走向社会、走进大众、走向世界。艺术当随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人类越发远离笔墨书写,这对传统篆刻文化、金石印学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然而,也不得不说,作为杭州“金名片”之一,西泠印社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赋予了百年大社全新使命。特别是通过杭州亚运会这个窗口充分展示了人类非遗杰作的博大精深,推动它们普及传播,也给大众留下难忘记忆。要迈上新征程、扛起新使命,就要求西泠印社始终以金石之学滋养城市文脉、以文化交流提升城市魅力。一方面,要不断以艺术创作、学术引领、非遗传承、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等积极开拓创新;另一方面,更要让印画诗书走入寻常巷陌、百姓生活,丰富城市精神内涵,引领百姓对美的追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社长职位空缺,既彰显百年大社高度,又期待江山代有才人出。期待西泠印社继续紧扣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音符,以一刀一笔刻录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创新活力之城的别样精彩,始终与时代和社会生活同频共振,推动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