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形式主义的解方在哪
早在2019年,中办、国办就曾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杜绝校园里的形式主义,为教师减轻非教学负担。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校园形式主义禁而未绝,仍是学校管理者与基层教师的一大痛点。
这些校园形式主义包括: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为迎接检查每次需要大扫除,班级桌椅摆放横竖必须是一条直线,“有一点歪斜都不行”;上级检查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听课、走访,而是检查各种书面材料,每逢有上级检查,学校就会建立“材料群”,把相关教师叫到材料室里一起补材料;三天两头签保证书,从体育课事故免责、托管免责、军训免责到防网瘾承诺等,啥事都让家长签保证书,学校派给教师,教师发给学生……不一而足。
按理说,中办、国办的《意见》不可谓不权威,提出的依法依规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理精简现有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改进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方式方法、合理安排专项任务、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等14条要求不可谓不具体、不明确,校园形式主义本该就此令行禁止。谁知4年过后,校园形式主义依然如打不死的“小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其实校园形式主义相较其他领域的形式主义,并无多少本质区别。人人痛恨形式主义,人人反对形式主义,但同时形式主义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从没有一种检查、评比、摊派先承认自己是在搞形式主义,反而总是打着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幌子,让基层部门与工作人员不敢不执行、不敢有抵触。当我们痛批“文山会海”的时候,可有哪位干部挺身而出,批评自己正在参加的这个会议是形式主义的?当基层部门为应付检查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可有哪位干部挺身而出,批评自己正在迎接的检查是形式主义的?哪个检查不重要?哪个会不必要?也就是说,当大家异口同声痛批形式主义的时候,多数时候瞄准的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甚至只是形式主义的影子,而遇到具体的形式主义反而奉命唯谨。
校园形式主义的解方在哪里?有受访专家认为,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教育、管理学校中的责任,并依法监督行政部门,把本属于学校的权利落实给学校;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等。专家发言不无道理,但实话实说,即便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依然缺少抵抗来自上级部门各种检查、摊派的底气。形式主义并非没有克星,这个克星,就是“让群众评判”,在群众评判面前,不管多么高明的形式主义都将被打出原形。所以校园形式主义的解方,就是保障基层教师表达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的权利,保证他们在向各种形式主义说“不”的时候,不被“穿小鞋”,不被打入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