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干“水课” 学生才肯坐前排
最近,全国多地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明确要求学生上课时坐在教室的前排座位。为了让学生坐到教室前排,有的高校还会专门统计坐在后排的学生姓名,坐后排次数多了,还会面临通报批评等处罚。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坐在教室前排,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黑板内容或投影屏幕的信息,也能更方便跟老师互动交流,自然具备一定的学习优势。从这个角度说,高校要求学生都往前坐,这个初衷很容易理解。
不过,学生坐在前排还是后排,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学生可能是性格内向,羞于跟老师过分接近,不敢坐前排。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往前排坐,但不宜认为坐后排的学生就是不专心听讲。
让大学生尽量坐到教室前排,除了考核、纪律约束等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早在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1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6.7%的受访者直言大学“水课”多。什么是“水课”?大学生普遍认为,考试把关不严、课堂纪律涣散,以及老师总是照本宣科,这都属于“水课”。如果老师“划水”,学生难免也“摸鱼”。
归根到底,挤干课堂教学的“水分”,老师讲课言之有物,课堂教学有“干货”,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真知,自然愿意坐到前排。事实上,最近几年,一些高校教师的课程“火出圈”,不但教室的座位要提前抢占,就连窗户上都“长”满了学生。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位高校教师都这么受追捧,但提高课堂质量,才是吸引学生的根本之道。
学生总是往后排坐,既要用外部纪律约束,也要从教学质量入手。高校不妨强化完善对教师授课的全过程评价,在对教师考评时,设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指标,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能为学生传授真知灼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学生积极往前坐,这才能真正营造浓烈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