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把“指尖”上的负担减下去
近年来,电子政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行政工作和为民办事的效率。不过,有的地方在政务电子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工作应用软件开发过多过滥、数据重复申报、过度“留痕”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加重了基层负担。
笔者曾在采访中发现,基层干部反映“指尖上的负担”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两多”:一是网络工作群多,二是工作应用软件多。“有的是条线部门的,有的是项目小组,有的是专项工作。不仅需要及时回复,有的还要定时定点打卡,每天都要花不少时间盯着手机看。”一位社区干部发问,到底是数据为我们服务,还是我们为数据服务?面对“指尖政务”带来的负担,如何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切实管好数字应用、实现数字便利,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表面看在“指尖”,根子却在“脑袋”。“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关注即是流量,流量就是政绩”,热热闹闹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忽视了最根本的人的因素,造成人为技术、数字所累的局面。这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只要“四风”问题出现新变种,不论何种形态、何种载体,都应当正风不止、执纪不休。
前不久,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邪气,减少基层干部在数字时代的无谓劳动,让广大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日前,市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2024年第一次会议也介绍,我市已谋划推出了以“正负清单+减负在线”为主要抓手的基层减负组合拳,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这是大势所趋。然而越是治理创新、技术迭代,越要强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细化治理,提高驾驭技术的能力。杭州推出“正负清单+减负在线”,是用制度厘清可为与不可为、守责与失责、激励与惩罚,构建起“数字+政务”相契合的优良作风、法治文明和治理水平。
真正把“指尖”上的负担减下去,别让屏幕成了屏障,最终还是要让数字化回归政务的本质——服务群众。说到底,真正服务好人民群众,离不开数字化的筑底,更呼唤正风肃纪的托举,切不可让数字化成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