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的“长红”之路
《经济日报》日前以“网红城市现象调查”为题,刊发万字长文,就此现象作出深度解析。文章说,“当前,网红城市热还在持续,无法预知谁是下一个‘幸运儿’,但每一个网红城市的出现,都是城市与消费者双向奔赴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活力与信心的体现。一个个城市轮动发热,既弹奏出各自的独特旋律,又共同构成了壮丽的中国经济交响乐。”
一段时间以来,一个个“网红城市”轮番“出圈”,靠什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以“烧烤淄味”为例,早年同样面临“成长的烦恼”,面对沿街摊点、露天烧烤,当地不是一“禁”了之,而是“疏”“堵”结合,一方面,取缔无证经营、乱设摊点;另一方面,规划建设烧烤城、烧烤大院、夜市街等,持续推动“进店、进场、进院”经营,推广“无油烟净化炉”和“小保温炉”等,既呵护民生需求,更实现“既要烧烤也要环保”的多赢。
始终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市井,才能让文旅活动常驻日常生活之中。反过来,线上“引流”、线下留客,推动百业兴旺,都有赖于以地域文化为支撑,这同样需要久久为功。我们注意到,受此启发,连日来各地争打“美食经济牌”,以美食为契入,拉动文旅经济发展。以火爆“出圈”的“江西小炒”为例,江西有关部门日前就移师杭州,借势召开“江西小炒”推介暨服务保障工作座谈会。有人惊呼,美食越发成为一地文化标识。而美食与文旅的良性互动,其背后则是两地之间长久频繁密集的人员往来、商贸互动,以及所潜藏着的乡村振兴、务工经济、返乡创业等时代议题。
也正如《经济日报》刊文所述,“发展文旅未必需要上大项目,立足服务本地居民、创造美好生活体验,也可能有出圈机会,实现‘主客共享、近悦远来’。”我们看到,接住这“泼天富贵”,多地此前开启全程“宠粉”模式,诸如严打强制购物、高价宰客、黑车揽客等行为,天水市、区两级政府带头让出政府机关车位服务游客等举措,突显开明意识和主动作为,期待以最优旅游环境诚揽天下客。如何应对淡旺季冷热不均、假日经济短时间内人流激增,如何以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来保证每一个消费环节都不缺位、失位,相关待解课题无不倒逼各地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总而言之,“网红城市”现象作为网络传播以及当下文旅业井喷的重要场景,让我们从中看到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与潜力。不断从中鉴得失、补短板,就是要以加大供给侧改革来持续练好内功,努力实现从“爆红”到“长红”,从而更好融入这一轮文旅业大复苏、大发展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