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博物馆热”还须打通“堵点”
进入暑期,国家文物局就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专门发出通知。一段时间来,持续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以延长开放时间、取消或简化预约程序、策划开展适合青少年参与的特色展览等,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也要看到,适应这样一股子“博物馆热”,持续提升服务供给,当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堵点”。综合《法治日报》等相关报道,“槽点”主要集中在非馆方讲解服务上,诸如漫天要价、坐地起价、“山寨”讲解、野史戏说等,扰乱正常观展秩序,也败了几分游兴。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个大课堂。讲解服务环节出问题,根子还在于供不应求上。博物馆自有力量不足时,就给“山寨”讲解大行其道留下了空间。博物馆不同于一般景点,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然而,“山寨”讲解有哗众取宠之心,却毫无实事求是之意,甚至连常识讲解也漏洞百出,种种乱象亟待得到遏制。
充分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必须重视现场讲解这个“输出端”,“开正门”“堵偏门”,打通相关“堵点”。也要看到,当下的“博物馆热”存在淡旺季、热门与冷门场馆之间的“冷热不均”。一味要求扩大自有专业讲解队伍,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发挥好市场调节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既不放任自流,更不搞“一刀切”、一律排除在外,才是解决之道。以北京为例,202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就发布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博物馆可以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在馆内开展讲解服务,通过事前培训、备案,事中事后监管,对讲解员、讲解词进行审核把关,规范讲解秩序,种种做法值得借鉴。当然了,持续引导规范现场讲解,一端抓好“白名单”制,另一端更要强化日常培训服务,以此既调动社会团体、专业组织协同参与,更广泛发动志愿者加入。以个人在杭州多年逛博物馆经验,当下各大博物馆志愿服务越发趋向普遍,志愿者队伍中,既有高校在校生,也有退休人员,甚至不乏老干部、老领导身影,极大缓解博物馆现场讲解“馆荒”难题。
话说回来,逛博物馆是不是特别需要现场讲解?也未必!其实,当下博物馆大多设有扫码听解说服务,一只语音器在手,跟着提示逛博物馆,足矣。当然了,现场讲解服务之所以供不应求,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即对外来游客尤其是初来乍到者而言,或许并不熟悉馆内路线,甚至进博物馆如进“大观园”,一时间找不着北。这也提示我们,还须在展馆布置、引导、指示方面多下点功夫,把便利游客的服务工作做得细些、再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