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论文写在高山上

2024-08-13 15:17:41

最近,本报记者前往临安区最西端、海拔近千米的清凉峰镇浪广村采访,见到了当地高山蔬菜丰收的喜人景象。2016年以来,杭州市农科院蔬菜所通过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派驻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常态化帮扶当地农户、农企,面对面、手把手推广该院自主选育的杭杂、杭椒、杭茄系列优良品种,给高山菜农增收致富送来了“金钥匙”。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素有农业“芯片”之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是把农业选种育种作为事关中国人饭碗的大事要事来抓。以市农科院在浪广村推广的番茄良种和配套技术为例,不仅让高山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从80%以上降到2%以下,解决了困扰菜农多年的心头大患,也让杭州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

从市农科院的实验室到浪广村的试验田,单程就要2小时车程,更何况这些番茄生长在海拔近千米、人烟稀少的山区。从种质资源收集到新品种育成,再到消费者餐桌,一般需要7-9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不难想象,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背后,凝聚着多少农业科技工作者“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振兴种业、振兴农业,也需要广大市场主体参与。2022年,农业农村部相关研究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80%的农作物种子是企业提供的,但我国种企多而不优、多而不强,亟待一批种企“领头雁”出现。早在2016年,杭州便成立了杭州种业集团,企业培育的“浙杭优”水稻、“杭糯玉”玉米、“浙鲜”大豆等良种高产、优质、多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今年春天,在由传化集团参与打造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里,由湘湖实验室团队培育的彩色油菜竞相绽放,绚丽的花海铺展出一幅“科技春耕图”……如今,在种业这条赛道上,杭州既有“国家队”,也有众多“民企力量”,衷心期盼更多“领头雁”在杭州诞生。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既有广袤的山地丘陵,更有众多一流的高校院所、知名企业,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宝贵资源。深化改革、强基固本,就是要发挥杭州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企业勇攀高峰、勇立潮头,越过“把论文变成产品”的“山丘”,续写科技兴农的大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见习评论员 陈凌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