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专心教学就是最大关爱

2024-09-11 11:06:21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到要“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这也是自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以来,这一话题再度在重要大会上提及,足见国家对这项实事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各类非教学任务,难以静下心来提升专业水平、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已成饱受诟病的现实。

一方面,来自“进校园”的外部压力,挤压了教师的专注时间。“上课不累,累的是各种表格和检查。”今年1月底,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在微博上征集一线教师的“精神状态”,两千多条留言里,不少中小学教师都在倾诉忙于应付检查评比的疲惫。各条线的报表、打卡任务堆积到基层,成了许多一线教师“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群”等的“过度凝视”,增加了教师的无形负担。面对家长们五花八门的问题、表现各异的焦虑,沟通群反倒成了“压力群”。甚至在教师节这天,接受铺天盖地的问候祝福时,有教师直言“教师节是‘社交负担’最重的一天”,不得不设置“免打扰”“全员禁言”。

教师们付出了本不用“如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本质上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关系没有理顺,三者角色没有摆正。期待从学校切入“根治”孩子们的各种问题,背后是大众对学校功能的“扩大化”倾向,期待由教师“包揽”孩子全部教育事项,根源也在家长对教师职责的“功利化”认知。

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深刻变革。为了让教师专注教学,我们身边也涌现过不少好做法。比如,早在2020年,杭州就公开征集过“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意见建议;今年,浙江还公布了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白名单外事项一律不得进校园。这些探索都是从制度层面为教师们构筑“防火墙”,值得长期坚持。

当祝福与掌声逐渐散去,如何更好关爱教师?社会各界应当继续保持“冷思考”:让专业的人心无旁骛地做好专业的事,在教学中保持适当“松弛感”,全身心投入并享受快乐与成就感,也许才是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大关爱;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打实为教师“减负松绑”,或许就是我们能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见习评论员 陈凌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