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 纯粹且快乐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号召大家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报9月27日报道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普法志愿者王玲八年如一日参加志愿服务的动人事迹。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王玲身上就体现了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是纯粹的。讲解宪法历史、讲述宪法故事,在大家眼中是一件“专业且神圣”的事情。用内行的话说,八千多字的讲解稿,“不能添一字,不能删一字,更不能错一字”。王玲却能在近八年的志愿服务中,探索出适合不同参观者的不同讲解方式,把“五四宪法”背后的一个个故事讲得深入人心。一位毫无法律从业背景的退休老人,究竟怎么做到的?秘诀,就在于纯粹的热爱。只要你曾亲耳聆听她热情细致的讲解,你眼前定能浮现出这位老人坐在清晨的公交车上、坐在西子湖畔的晚霞里,手捧一本讲稿,无比投入的专注神情。
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每天投入志愿服务十多个小时,陈列馆闭馆后,又紧接着来到断桥边,担任“西子义警”,王玲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紧凑且充实,就连家人都感慨“你退休了怎么比上班还忙”。寒来暑往不曾间断,甚至连手腕骨折了都不肯请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被人民需要,是能收获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王玲说,讲解宪法、宣传宪法,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她会一直坚持下去。担任普法志愿者近八年来,她与许多参观者成为了朋友,也帮到了西湖边不少游客,甚至有人“慕名而来”,这已成了她的“快乐源泉”。
为人民服务,具有穿越时间的感染力。只要去过西湖边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热情且专注的普法志愿者总会主动迎上来。在王玲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她们的行列中来。在西湖边这个与毛泽东同志有着不解之缘的陈列馆里,在杭州各地无数热情而专注的“王玲”身上,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为人民服务带来的纯粹的快乐,穿过时间的长河,闪耀着人性光辉,从来都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