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五大产业生态圈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杭州坚持把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既能为新型工业化服务,也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杭州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五大产业生态圈深度融合,对建设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意义不言而喻。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增进融合发展新动力
坚持科技创新导向,以完善创新服务为发力点,以企业孵化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五大产业生态圈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一方面,壮大科技攻关的核心力量,推动科技成果创造。要继续深入推进之江实验室等高能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持续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研发机构集群,深入开展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的行动。另一方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进一步发挥杭州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提升五大产业生态圈相关技术交易,抓好前沿技术的场景化应用。
二是完善企业孵化体系。一方面,提升线下园区载体运营能力。国家高新区等主体应加强科技园、人才服务园、检验检测产业园等线下空间载体建设和高效运营,探索园区联营等模式,构建全面高效的市场主体孵化体系,发挥对“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引育作用。另一方面,做好科创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数据资产融资新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支持大型企业设立投资子公司围绕产业链开展投资并购;支持境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资杭州企业。
三是完善产业发展体系。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未来产业。面向前沿科技的创新链,聚合未来产业等环境友好型业态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与服务,发展未来产业。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政策链。如在人才链方面,可以通过引育具备海外人才招引能力的猎头服务机构,建设特色专业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举措为五大产业生态圈集聚高端人才。
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增强产业链韧性水平
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防范外部不确定性事件冲击,增强产业链韧性。
一是提升应对“卡脖子”风险的能力,加固创新链。依托高能级研发机构,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突破智能网联、生物医药等产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防范“脱钩断链”的威胁。
二是提升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巩固供应链。支持平台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商,以及五大生态圈中的链主企业布局境外的研发网络、生产网络、销售网络、配送网络、售后服务网络。加强跨境电商综试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联动,打造跨境电商境外产业园、商贸物流园或功能区。
三是提升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稳固贸易链。壮大涉外法律、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服务机构,提升境外综合服务能力,助推五大产业生态圈内的企业防控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提升政企协同服务水平
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依托政企协同力量,面向企业成长诉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更多增值化服务,促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内的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总结提炼生产性服务业与五大产业生态圈融合发展的经验和标志性成果。立足五大产业生态圈中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在开展创新、联动、融合、开放发展的丰富实践,总结提炼可供宣传、推广的省级乃至国家级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和管理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协会与制造业协会的链接,联合编制实务指南等智力成果。如支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适时组建面向五大产业生态圈及其细分产业链的专业化法律财税咨询服务联盟,并加强与五大产业生态圈相关行业协会、链主企业、专业智库的沟通合作,聚焦企业的境内外上市、投资并购、财务税收、数据资产入表、跨境出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协同编写服务案例集和企业实操指南。
三是整合专家团队的力量,为五大产业生态圈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如借助技术专家、智库团队的力量对五大生态圈细分产业的技术攻关方向、细分赛道布局、产业链重构、产品出海等领域进行把脉诊断,为企业成长、行业发展,以及政府招商引才、政策制定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