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扎实的调查研究抓好改革落实

2025-01-24 08:56:13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直面问题是问题导向的改革逻辑,也是调查研究最本质的意义所在。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到中央主持工作,习近平同志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结合杭州各地实际,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推动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落地落实,进而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当好示范。

提升调查研究的认识。调查研究是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方式,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历史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工作安排部署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顺利发展,与党员干部是否重视调查研究密切相关。一些同志认为调查研究浪费时间,没有价值,认为就是下去走一走、问一问、看一看,或者等同于指导。之所以这样,就是没有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八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扎实开展好调查研究,深入到基层一线,才能清楚改革举措落实得怎么样、推进中面临着哪些问题,进而及时、科学、有效地推进现有工作的发展。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并推广出去,让工作落到实处、更有成效。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研究是基于现实的活动,是为了发现问题,深入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离开实际的调查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时,一些决策和行动执行不下去,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很大原因在于事前没有做充分的调研,没有真正的“问题意识”,或者只是为调查而调查的“走过场”,自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满足于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这样自然“无的放矢”,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说到底,这些都是脱离实际,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对调查研究就有精到论述,他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要点面结合,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这就是告诉我们,推动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必须以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摸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着眼解决实际问题谋对策、作方案、定行动,才能让改革真正有实效。

强化科学的方式方法。调查研究是直面问题、深化改革应有的态度,更是一种方式方法。一些调研看不到问题、找不准问题症结、解决不好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调研方式方法出了问题。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作为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毛泽东同志就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的局限性,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从事调研的方法论。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调查研究的“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方法论意义,是指导我们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遵循。推进改革必然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矛盾和阻力,也要求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必须增强调查研究的本领,才能拿出破解问题的实招、硬招。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不在别处,就在人民群众中。从实践看,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民呼我为”、基层网格等载体平台作用,汲取推进改革的群众智慧和力量。

(吴昌,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党校教师;李旭青,杭州市临安区昌化中学高级教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吴昌 李旭青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