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集中体现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统一
制图 王璟
人文经济学集中体现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关于人文经济学相关重要问题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经济、文化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有机统一,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觉。
内在一致的价值基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文经济学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鲜明价值立场。这一立场构筑起人文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基础,也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共同价值底色。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文化经济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作出了一系列论述,他指出:“‘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文经济学蕴含的这一明确的人文指向,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中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我们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从经济角度来看,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些重要思想都与人文经济学的价值立场和问题意识一脉相承。从人文经济学视角来看,这就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文化角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就要求始终把人民作为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高度融通的实践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面超越,其中包括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正是人文经济学这一全新理论范式的核心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有着长期而深入的思考,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一方面,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强调经济力量相对于文化力量的先决性作用。“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另一方面,他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并自觉地将这种能动作用提升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高度来理解。他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创造性地阐明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对经济的多重作用,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这样阐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在西方现代化的历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导致经济与文化的割裂和人的片面发展。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物化”困境,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推动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之下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这就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足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可见,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命题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指向之下折射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统一,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系统推进的创新路径:推动经济与文化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经济层面来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突出体现了系统观念的科学指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新发展理念之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推动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为人文经济学探索明确了基本方向,奠定了战略布局。从文化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同样高度重视系统观念,尤其是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方面,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也为人文经济学在新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并对“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做出部署。上述一系列战略举措和改革措施,生动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共有的系统观念,也明确了人文经济学的具体着力方向。一方面,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为基础,促进文化要素经济化,将文化力量转换为经济力量,有助于推动文化软实力同经济硬实力的融合和转化,把中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注重经济力量、经济业态向文化领域的渗透和转化,在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人文经济的系统集成,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作者系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浙大城市学院2025年度科研培育计划“人文经济学的空间哲学研究”(C-2024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