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动能”提升创新“势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1月24日,在全市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上,杭州提出目标,到2027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基本建立,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杭州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当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如何促成各要素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蕴藏其中的活力,考验改革担当、急需变革智慧。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需要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杭州将支持西湖大学争创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高校,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创百强”,完善新型实验室体系,推动国家实验室建成投运,探索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制度,每年新增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以上。可以看到,杭州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布局,教育领域改革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科技领域改革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人才领域改革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不断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强劲“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当前,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虽然杭州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当此之时,尤应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决定成立市科技咨询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担任“双主任”,其根本出发点都在于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性,尊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让创新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创新驱动的动力更加澎湃。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杭州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体制建立了、机制理顺了,创新之路也就越走越宽,将体制改革推向纵深,我们将为杭州科技发展点燃最热的那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