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大有可为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逻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杭州当仁不让,要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杭州坐拥良渚文明、西湖、大运河、南宋皇城等文化遗存,如何让历史瑰宝在数字时代焕发活力?实践已给出答案:良渚古城遗址通过3D建模实现文物纹饰数字化复原,大运河AR(增强现实)导航系统让游客在现实场景中“穿越”千年历史,西湖景区引入多语种数字讲解员为外国游客提供实时文化解读……数字技术不仅破解了文物保护与展示的难题,更让传统文化以动态化、场景化的方式实现创新表达。这些探索表明,科技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文化传承的基础设施,成为文化资源存续、传播和价值转化的系统性支撑。
文化消费市场的“体验革命”同样彰显技术驱动力。宋城景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沉浸式剧场,观众可身临其境感受“水漫金山”的震撼场景;中国动漫博物馆推出动作捕捉系统,让游客实时变身动画角色参与剧情演绎;新华书店元宇宙阅读空间实现读者与虚拟作家跨时空对话。5G、XR(扩展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推动传统文化体验从“单向传播”向“多维互动”转型,这种变革既依托杭州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聚全国25%的动漫企业、33%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更得益于“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形成的跨界协同创新机制。
立足既有优势,杭州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明确产业定位,锚定数字文创、智慧文旅等细分赛道,以智能化平台为支撑,通过新技术赋能、新业态升级、新集群培育,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新产品;二是深化“文化+旅游”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多维展示城市特色,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地标,构建数字场景IP矩阵,将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三是破解体制机制瓶颈,打通文化机构与科技企业数据壁垒,完善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
面对数字文化标准制定的战略机遇,杭州应在技术应用规范、数字版权交易、虚拟文化空间治理等领域率先突破。站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潮头,杭州的实践揭示:“文化+科技”不是简单拼接,而是价值重构;技术应用不应止于形式创新,更需着眼生态构建。持续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杭州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启示性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