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杭州发展的重要根基和特色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构建更加开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环境,显得尤为迫切。近期,杭州围绕公平、高效等关键环节,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让更多经营主体长得出、长得高、长得壮。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空气清新、环境优渥,企业就往哪里走,活力就向哪里聚。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政策端和文本层面,也要以企业端真实感受为依据。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滋养民营经济“繁林”,需要政府既不能失位、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这背后是立和破的辩证统一。
“立”是政府要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当作自己人”也意味着“要办自家事”,牵好线、搭把手,解难题、优服务,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经营主体在市场上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近年来,杭州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有“早餐座谈”,市委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交流交心,听意见、谋良策、解难题、话发展。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重点解决企业和民众办事难题。“行走的办事大厅”直接将政务服务送到企业、园区、社区……一系列暖心举措,为“自己人”鼓干劲、增信心,让企业家们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破”是政府有破藩篱、激活力的勇毅。破除“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准入壁垒。通过主动调研、服务专员机制等,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关切的角度来查漏补缺,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打通“为企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更加可感可及。同时,不能只盯着规上企业、大企业,还要“目光向下”,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急难愁盼,让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政府部门的关心、真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统筹立与破,要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同修”,搭架子、汇资源、拓渠道、聚合力,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持续擦亮“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品牌和“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创新创业品牌,推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发展景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也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哪有那么多一鸣惊人,不过是厚积薄发之后的水到渠成,是悉心浇灌、耕耘等来的花开。
今天,民营经济踏过千重浪、越过万重山,“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爱拼才会赢,民营经济必须“爱拼”,营商环境也要让爱拼者“会赢”,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就一定能共同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