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有多重要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备受关注。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高歌猛进,“投资于人”的价值取向更具深意。
“投资于物”,我们很熟悉,就是将资源投资在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领域。“投资于人”,怎么理解?“投资于人”是将资金资源投入人的发展和保障上,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直接作用在人身上。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人不仅是消费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投资于人”发挥人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符合当前历史阶段和客观规律的选择的。这一新提法,彰显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既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
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辩证统一。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推动“投资于人”,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惠民生领域,这一举措可以有效将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将居民医保和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尝试推行学前教育免费,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大力提振消费……这一项项民生清单,也是发展清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能够更好释放市场需求潜力,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投资于人”,构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美好生活里,有民生观,也有发展观、现代化观。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才有动力。“投资于人”就是投资未来,眺望新的征途,一个重视具体的人的价值的社会,一个让人有机会充分发展的社会,必将叠加起不可阻挡的发展之势,汇聚成昂扬奋进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