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护薪:筑牢劳动者权益防火墙

2025-04-08 09:09:11

作为数字之城的杭州,近年来持续探索以数字化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今年,杭州将更加依托大数据技术,从源头治理欠薪问题,筑牢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防火墙。在日前召开的杭州市在建工程“智慧护薪”系统暨“四实”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相关部门提出,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四实”管理,进一步提升建设领域欠薪源头治理成效。

所谓“四实”,即“实名、实薪、实卡、实时”,直指当下欠薪治理中的一些漏洞与短板:纸质劳动合同易被篡改或“遗失”,考勤纪录常因“笔误”或“疏漏”引发争议,工资发放缺乏透明监管,加之层层转包导致责任链条模糊。凡此种种,仅靠人工排查和投诉受理等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完全杜绝。

近年来,杭州高度重视欠薪治理工作。仅今年以来,全市已检查1.1万余家用人单位,为3.4万余名劳动者解决工资待遇3.8亿余元。而“四实”管理的持续推进,以及以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不仅能显著降低执法成本,更能提高监管效率和效能,从而使成效更上一层楼。简而言之,“智慧护薪”系统通过数据实时共享,实现“用数据说话”,既极大压缩人工操作中可能存在的“上下其手空间”,又赋予了劳动者更多主动权。当工人通过手机App即可随时查询出勤纪录和工资明细,确认自己的劳动已被准确记录、报酬正在按时发放时,可能出现的“黑箱操作”就转为了“阳光作业”,欠薪治理越发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从事后追讨向源头治理迈进。

当然,技术绝非万能解药,智慧治理的背后,仍考验着“人”的作为与担当。除了持续以数字赋能推动“智慧护薪”落地见效,相关各方还要在政府部门间数据互通、用工单位制度配合、劳动者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下功夫。结合具体实际情形看,仍会存在一些小型工程可能试图规避系统监管、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可能面临数字系统使用障碍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以切实有力的配套措施加以解决。必须看到,“智慧护薪”体现了数字化改革的社会价值取向。真正的“无欠薪”不仅需要技术硬约束,更要着力培育尊重劳动的文化软环境,最终构建出既有秩序又有温度的社会。

让每一位劳动者按时足额拿到应得的薪水,是天经地义的事。以“智慧护薪”让劳有所得从期盼变为常态和必然,正是数字化治理的初心与使命。以“四实”管理为抓手,我们要将“智慧护薪”等打造为城市治理的标准配置,不断擦亮“杭州无欠薪”城市品牌,持续筑牢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智慧防火墙。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