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小广告 打击之力不可省

2025-08-05 11:11:42

街头的共享单车,被低俗小广告给“盯”上了。“特殊服务”、涉黄网站、代开发票……五花八门的违法小广告被贴涂在车筐、车座和车把手上,格外刺眼。连日来,媒体记者走访了多处地铁站、居民区、商圈等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发现涉黄、赌博、诈骗等非法小广告泛滥,很多共享单车沦为“移动的牛皮癣”,这些“广告”不仅破坏市容,更潜藏着违法犯罪的风险。

如何治理这些小广告?一种做法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能贴,我能揭”,贴多少清除多少,通过扣减投放份额迫使共享单车经营者扛起主体责任,有关人士表示,“严格的考核机制将提高企业落实车身牛皮癣广告清理的积极性。”哈啰要求运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小广告要及时上报处理;美团表示将针对违规广告主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呼吁市民可以通过共享单车App里的“违法随手拍”模块进行举报;滴滴青桔采用分体锁和二维码保护装置等,防止广告覆盖关键部件……

不可否认,以上这些做法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广告之害,但又必须说,它们都属于“被动的防御”,清理的速度完全无法赶上张贴的速度。有数据显示,单靠运维人员手工清理,每人日均仅能处理50辆车,而重新投放后2小时内即会被“二次污染”。而且共享单车企业作为小广告受害者,反而又因此增加了一项清理小广告的“考核”,也颇难让人心服。

小广告之所以泛滥成灾,关键在于违法成本低。那么治理之道也就显而易见: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既处罚张贴者,又追查委托方,对网贷、色情类广告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固然,这类违法行为多如牛毛,打不胜打,十分消耗警力;然而诚如公安部门有关人士所说,“这些小广告不仅是市容问题,更是违法犯罪链条的一环。”从维护城市形象的高度、从人民平安的高度出发,勿以恶小而不惩,勿以事繁而不为,越是繁难,越要下大力气,出重拳、用重典。

就在上个月,北京市海淀区推出治理非法小广告的新举措,通过科技赋能、多方联动等方式,精准打击 “城市牛皮癣”,有效遏制非法小广告蔓延态势:针对违法人员通过张贴二维码、“打游击战” 等方式逃避处罚的情况,海淀城管依托大数据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全链条监管违法行为,抓取车辆信息、体貌特征、活动轨迹等关键线索;联合公安、交通、社区、物业等多方力量,实现信息共享与共管共治;建立跨区域线索移交和联合惩戒机制,解决违法地点与注册地不一致的监管难题。海淀区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小广告的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构建公安、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也需要企业的管理与公众的监督,全链条打击张贴小广告行为。此话说得在理,关键是如何让“好道理”化为“真行动”,让小广告泛滥之势戛然而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