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入乡”是一场双向奔赴
近日,“AI乡村·青创未来”青年入乡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建德之江村举行,政府、高校、企业代表及青年创业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青年力量如何携手AI,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青年入乡,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奔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那么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是要聚焦“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发展路径,助推我国农业加速向“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广大青年才俊的加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的乡村巨变、发展机遇则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与空间。
而当前这股“新农潮”的澎湃动力,来自三重“引力”的牵引。其一是“政策引力”,杭州精心设计的“人才山乡荟”平台,以及各类创业补贴、贷款支持、导师帮带等配套政策,切实降低了青年入乡的门槛与风险。其二是“乡愁引力”,对故土家园的深厚眷恋,对传承乡土文化的责任担当,为青年返乡注入了深沉情感力量。其三是“价值引力”,在山乡的广阔天地中,青年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振兴乡村的宏大事业中寻找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这种“被需要感”与“成就感”,构成了最持久、最核心的驱动力。
“青年入乡”,绝非简单地理位移,唯有真正“融得进”“干得好”,才能“留得住”,让青春理想深深扎根、蓬勃生长。在这一层意义上,杭州的不少做法可圈可点,比如鼓励青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精髓,将传统技艺、民俗风情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如打造特色茶文化民宿、开发文创产品、活化非遗项目。在此过程中,青年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与受益者。比如通过建立“人才山乡荟”平台,精准对接青年专长与乡村发展需求,如引导电商人才助力农产品上行,吸引艺术人才参与乡村美学营造,支持科技人才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比如着力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通过设立乡村创客空间、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青年的创意点子能迅速落地为特色产业、优质产品与可观收益。
以之江村为例,之江村是杭州12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之一,这里是数字游民的聚集地,也是青年与乡村深度融合的创新试验场。之江村“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聚集了以摄影艺术产业为主题的“四象轩”、融合露营咖啡与音乐的“山风农场”、构建共居生态的“数字游民创想地”,以及以音乐为媒讲述在地文化的“青创音乐基地”。这些空间通过“产业+场景+服务+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吸引青年扎根的良好生态闭环。
青年以新知识、新技术、新视野、新活力注入古老乡土,为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动能;乡村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生态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青年提供砥砺成长的丰厚沃土与实现价值的宏大舞台。这样的珠联璧合,必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