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让文明重光更璀璨

2025-10-20 09:36:39

第三届“良渚论坛”正在杭州举行,以“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为主题,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文明根脉、实践创新与未来愿景展开深入交流。

“文明重光”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理念与实践的凝练。它强调通过重新发现与诠释,使古老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生,让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当下、融入现实。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日益成为推动文明重光的关键引擎。以良渚为例,“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实现双向赋能,科技则让这道文明之光更加璀璨。

新华社近期报道《五千年良渚,文脉与科创共舞》,生动呈现了一座城市与一处古文明遗址的共生之路。可以看到,这样一股科技创新的力量,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文物保护,以及文化传播与再生。在保护层面,数字技术为老虎岭水坝遗址等构筑起“数字保护网”,借助高精度测绘、三维建模与动态监测,实现全天候、无损伤守护。良渚博物院也大力推进文物数字化,开展信息采集与虚拟复原。“文物会老去,但数据永存”,数字技术让遗址“看得见、守得住”,也为研究、展示与传播夯实基础。

而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内核。以良渚文化为轴心,余杭区不仅激活沉睡五千年的遗产,更吸引文创产业集聚,推动青年人才扎根,打造出兼具历史底蕴与青春活力的文化地标。通过规划“良渚文化大走廊”,余杭将运河、径山、苕溪等文化与数字文化有机串联,以廊道式发展整合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文化“梦工厂”。政策层面亦持续加码,出台“文化+”产业政策20条,提供从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支持。

这一以科创为引擎、文化为内核的发展模式,不仅在国内引发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蒂姆·温特在论坛上指出:“中国在遗产保护领域取得非凡进展,无疑是亚洲的引领者,在博物馆与保护技术方面甚至全球领先。”良渚的实践,正为世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愈加清晰:文化遗产并非尘封的记忆,而是面向未来的资源;科技也不是冰冷工具,而是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翅膀。在良渚,在杭州,古老文明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文化遗产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不仅让“文明重光”更加动人,也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