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要 大道至简
23日,2025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第一场活动举行。本场电视问政活动围绕“打造创新活力之城”这一主题,寻找创新突破的解法。
创新是很复杂的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杭州的化繁之举,就是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真正让科研人员放心攻关、让企业放心投入的良好生态,使制度安排成为创新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这也可以概括为,创新之要,大道至简。
创新需要站高望远的眼界。向创新“最前沿”挺进,关键在集聚创新要素,打造“生态圈”。好的创新生态,能促进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近年来,杭州通过精准施策,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给市场,推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不断协同,营造一流创新环境,为前沿攻关铺就了坦途。今年,杭州更是重磅推出“3个15%”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达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本月出台的新政中,还提出到2030年全市科技创新投入将达4000亿元。这背后,正是杭州咬定创新不放松、坚持长期主义的坚定信念。
创新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意味着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总是与风险相生相伴,有时甚至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在这场长跑中,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效率才越高效。政务服务越体贴,创新兴业才越安心。“无事不扰”与“有求必应”,是杭州在营造创新生态过程中淬炼出的宝贵经验。政府不做袖手旁观的“局外人”,也不当越俎代庖的“操盘手”,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勇于给创新松绑,善于为创新开道,敢于为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大而强”“小而专”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场里各展其长,形成了千军万马齐创新的生动局面。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才引育彰显“杭州气度”。杭州深入实施“西湖明珠工程”、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等工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精准的服务,加快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连续15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2020年以来,超过230万名35岁以下的大学生来到杭州,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注入青春动力。未来需要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鼓励人才大胆创新,为科技创新积蓄第一资源。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大道至简,创新之道亦如是。有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持续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定能积聚起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不断蹚出新路子、创造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