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里说丰年

2025-11-06 08:52:22

正值丰收季节,出现在杭州多地稻田间的“瑞士卷”,在社交网络上火出了圈。这些外形酷似甜点的巨型草垛,实则是一捆捆被打包好的稻草秸秆。圆滚滚、胖乎乎、软绵绵的“瑞士卷”,搭配“秋日限定”的蓝天、白云、金色田野,很难不让人产生“打卡”的冲动。稻田“瑞士卷”意外走红看似偶然,背后却是杭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

稍有农村经历的朋友,应该都对焚烧秸秆的习俗并不陌生。但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转变,近年来,有关焚烧秸秆的争论也多了起来。尤其在杭州这样城乡融合发展的超大城市,都市与田园“近在咫尺”,露天焚烧秸秆时产生的浓烟气味、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仅令近郊市民年年“苦不堪言”,更让基层执法力量一时“应接不暇”。

堵不如疏,遏制露天焚烧秸秆,关键在于妥善解决秸秆的“出路”问题。去年,浙江省、杭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在政策推动下,一大批新农机、新农技在杭州的田间地头得到应用。今年出圈的稻田“瑞士卷”,其实就是新型搂草机与秸秆打捆机连续作业的“杰作”,只不过,在等待集中回收的过程中,别致的田园景象,意外引来了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回想一下,假如仍是昔日焚烧秸秆“浓烟漫天”的景象,大家“掩鼻而过”还来不及,又怎会主动来到田间地头“打卡”呢?

稻田“瑞士卷”并非只有“颜值”,而是可以“变废为宝”,甚至卷出了“七十二变”。从2021年开始试点的富阳区,就总结出了粉碎还田、覆盖笋园、肥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等7种秸秆利用模式。而在以“稻田CBD”闻名的萧山区,科研人员更在实验室中探索出了“点草成金”的技术,仅用4个小时就能把秸秆等生物质转化为高质量石墨烯。这些新方案,有望解决秸秆处置难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年产1.4万亿斤粮食的发展中国家,一根根纤细又坚韧的稻草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巨大的决心、巨大的变化。从建设农业强国到城乡融合发展,散落在杭州都市田园间的一个个“瑞士卷”,也宛如一个个金黄色的坐标,标记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指引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未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陈凌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