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的“最佳打开方式”

2025-11-19 11:03:41

浙江省2025年度乡村博物馆优秀案例推介名单近日揭晓。全省40家博物馆入选,其中杭州市有6家。这些散落在之江大地青山绿水间的文化空间,如同40幅生动的文化画卷,共同勾勒出浙江乡村文化振兴的蓬勃景象。

细览这份名单,入选博物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聚焦地方记忆,如慈城药商博物馆、桐乡吴越厚積堂古砖博物馆等,或追溯药商文化脉络,或珍藏千年物质遗存;第二类着力非遗传承,如余杭百丈镇玩竹艺术馆、安吉宋茗白茶博物馆、温州龙湾妈妈酒文化博物馆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资源,形成“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第三类彰显人文精神,如嘉善顾锡东戏剧艺术馆、嵊州刘文西美术馆、义乌雪峰文学馆等,扎根乡土、贴近生活,既折射时代变迁,又滋养乡风文明。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虽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但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富”,文化振兴不可或缺。浙江近年来持续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使其成为照亮乡村的文化灯塔群。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着力构建博物馆体系、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实践,更将乡村博物馆建设与乡村振兴、文化共富战略深度融合,既以博物馆为文化输出载体,又通过产业与文化反哺博物馆发展,形成双向赋能的新格局。

持续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何为“最佳打开方式”?这些优秀案例给出了答案:好的阵地和载体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坚持“内容为王”,从策展陈列到日常运营,从常态管理到长效发展,都要紧扣“常”与“长”二字,做实长效文章。乡村博物馆建设既要避免“千馆一面”,也不能“建而不用”,沦为形式主义的摆设。因此,乡村博物馆必须坚持接地气、讲故事,始终贴近乡村、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记忆。它不应是“阳春白雪”,而应成为“家门口的博物馆”“百姓身边的文化舞台”。通过推动文旅融合、传承非遗技艺,实现文化与产业良性互动,吸引村民以管理者、讲解员、宣传员、非遗传承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其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

这次优秀案例评选,既是一场乡村文化建设的大比武,也是一次成果大检阅。通过对标先进、比学赶超,让乡村博物馆的“最佳打开方式”百花齐放,将为下一步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参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