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运营深化“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再次获得有力的政策、思想支持。近日,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乡村运营的指导意见》,10条措施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早在2003年,浙江就率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创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先河。20多年来,“千万工程”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口,不断向前推进,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不仅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更成为“中国之治”的生动样本。现在,这一《意见》要求推进乡村运营,既是对前期“千万工程”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乡村振兴路径的前瞻规划。
乡村运营,要靠市场经济方式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新出台的这一《意见》,对乡村运营的模式、主体、业态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总的来看,《意见》多处体现了创新意识,着重推动乡村价值的转化拓展。例如,关于乡村运营的主体,《意见》提出坚持本土化培育与市场化引入相结合,向农创客、农业龙头企业、国有资本等外部主体敞开大门。又如,《意见》鼓励发展研学、露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推动建立多元消费场景。这一系列内容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创新,更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乡村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从《意见》体现的思路看,“因地制宜”成为乡村运营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不同的乡村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进行运营,尽可能放大优势。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避免了“一刀切”,鼓励乡村“百花齐放”。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助推广大乡村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千万工程”走过20多年,现在,各地深入推进乡村运营,这是以市场化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缩小“三大差距”。可以说,浙江的探索实践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化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乡村运营持续取得丰硕成果,广袤的乡村不仅将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更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