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社会宣传
 
桐庐彰坞村“守艺”成正果
2022-03-09 08:30

桐庐江南镇以南,白鹤峰脚,彰坞村由三山一水环绕,山林万余亩,其中三分之一为竹林。

“300人吃上海饭,300人吃篾匠饭”形容的便是民国时的彰坞村。往前追溯几代人,彰坞村大多靠篾匠这个手艺活来谋生的,如今村里老人十有八九都是篾匠出身,篾制器具亦是远近闻名。

时代在发展,传统手艺市场渐小,竹篾手艺也一度面临失传、后续无人的境地。

而眼下,彰坞村的竹制工艺品正漂洋过海出口到世界各地,村里最懂竹子的老手艺人也成为真正的“守艺人”,传统文化技艺正融入乡村共富的步履,这些,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要想“手上功夫”了得,练“蹲功”是第一道关

老篾匠徐鑫荣的家就在彰坞竹艺馆斜对面,很好找。

他今年75岁,从14岁便开始跟村里老师傅学习篾匠手艺,至今不曾放弃。

“当学徒的头些年真的很辛苦。”徐鑫荣说,最初他是跟着师傅在彰坞竹器社做活,刚学时被竹篾划伤是常有的事,最难忍受的是一蹲就是一天,其实要是早个几年趁着“骨头没硬”就学,蹲着也不会那么累人的。

那时候,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篾制器具,篾席、浆篮、端饭篮、竹蒸笼、育幼摆笼、火熜、筅帚、鸡笼、鱼笼等日常用品,篾箩、畚箕、篾漏斗、糠筛、篰篮、谷箩等农用器具,除了保障生产队的各类篾制器具,也要担负队里篾制品的修补活,反正只要有需要,竹器社都能“打”出来。

20世纪60年代初,篾匠学徒工资是一天一毛钱。四五年后,徐鑫荣便挑着三四十斤重的篾匠担子跟着师傅走村串户“吃百家饭”了,这期间他也跟着师傅学得了一手好手艺,基本功样样扎实,件件通晓。

如此晃眼间又过五年,徐鑫荣才算是“出山”了——自立门户,也有了小徒弟,带的是自家三弟。

细数往昔岁月,徐鑫荣不禁感慨。50年后的今天,原本谋生的篾编手艺,如今只成了自己“闲不住”的生活乐趣,打了一辈子交道,徐鑫荣还是丢不下这个老活计。

前些日子,有邻居拿来一只破损的圆形果篮,徐鑫荣立马开干,很快便修旧如新。徐鑫荣很高兴,这个老手艺还是“被需要的”。“不过,塑料等新材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器具就用得很少了。”他说,这门老手艺市场渐小,也太苦了,家里的两个儿子也不愿意学。

33年只做一款竹制品,“彰坞出品”漂洋过海去

在彰坞村,一家不起眼的竹制工艺品厂内,33年来只专注生产一款产品——茶筅,而大部分产品都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

“这两天赶货的这单3000只,打包好就立即发往美国。”厂长徐金芳跟大多数手艺人一样,讷于言敏于行,讲起专业来兴致高昂。

今年62岁的徐金芳也是少年学艺,11岁摇摇晃晃第一次挑起篾匠担,由妈妈一路送到村口,就将人带担“交给”了篾匠师傅,此后人生兜转,他还是回到了这门最初的手艺绝活上。

婚后,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三四年后,徐金芳再次回村,彼时27岁。机缘巧合下,有乡贤回村招募有篾匠从业经历者学习茶筅制作,同时期报名的有十余人,最后只留技术好的2人,当起了茶筅制作师傅,手把手传授新入职员工。这期间,徐金芳还由于技术好被请去外地多次指导、教授茶筅的全流程制作,甚至还带动了当地的茶筅产业。

就这样,徐金芳在本村茶筅厂做管理一做就是20余年。6年前,原企业主由于身体原因将设备进行转让,徐金芳和妻子钟益儿认准了这是个机遇,两人一咬牙,接下了这个盘子,可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他们手上有设备、员工、技术,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该销往哪里却是个未知数。如此夜不能寐几日,心思活络的钟益儿忽然灵光乍现:自己是厂家,为何不从销售端往前推……

于是她开始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点开每个茶筅链接,与卖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并留下联系方式。就这样,这个小山村的农妇用“最笨的敲门砖”,在互联网上为自家的茶筅厂找到了一条“茶马古道”。发展至今,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稳定而忠实的客户群,年产值超过200万元。

让“藏”在村里的这些“手艺”熠熠闪光

“随着近些年的宋韵热潮掀起,宋人点茶的饮茶方式日渐复兴,点茶工具也愈发受到关注了。”钟益儿欣慰地说道,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机遇,厂里前些年生产的茶筅大多漂洋过海出口去,但如今供应国内茶庄的数量也开始增多。

徐金芳说,不管订单所需产品为何种,厂里制作的茶筅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除去原材料竹子的精挑细选外,最大的缘由便是制作茶筅的师傅大多是一群与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手艺人。

“33年如一日延续茶筅制作这项传统技艺,这小玩意里面包含的是全流水线工序十余人的匠心!”这两年贸易商、茶商实地上门洽谈多了,产品也更是逐年供不应求,徐金芳夫妇正谋划着要改变当下家庭作坊的旧模式,也计划寻找新的厂房进行扩大经营。

今年,最让徐金芳夫妇欣慰的是,大儿子徐前放弃了县城高工资的工作,回村与他们一起传承这项传统技艺。

而在彰坞村,传承传统技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如今彰坞村尚有篾匠上百人,专门生产茶筅的企业有三家,我们也将篾匠等传统文化技艺融入精品街区的建设,并打造集民俗活动、手艺制作、成品展卖为一体的综合性竹艺博物馆,让彰坞这批最懂竹子的老手艺人成为真正的‘守艺人’。最可喜的是,眼下村中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学这门手艺。”江南镇彰坞村党总支书记徐健表示,目前,彰坞村正进一步强优势、造特色、美亮点,加快建成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藏”在彰坞村的这些“手艺”必将会熠熠闪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陶元 黄蓉萍 桐庐微融圈 吴斌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沪杭甬高速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 杭州收费站至德胜互通段主线高架桥今起开通试运行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加快完善城市路网 强化亚运道路交通保障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杭州全面打造“杯水不溢”的通行环境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机场三期、亚运场馆……全市亚运项目“捷报”频传
·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十三次会议 李火林讲话
· 金志:坚持细致精致极致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杭州地铁516公里全线网贯通
· 2022年首批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公布
· 杭州开展人民建议专题征集活动 邀广大市民建言献策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市建管站多措并举助力决胜“迎亚运”道路建设百日攻坚
如梦上塘 迎春归来
中国女足杭州行 亚运圆梦进校园
一张霉干菜饼 带动一方共富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