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青龙坞前的最后两公里山路,仅容一车通行,曲曲折折,偶见崖壁上悬挂的“breath”“feeling”等装饰字。 从城市快速路转到杭千高速,再从320国道转入与富春江平行的县道,一条长长的隧道后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几乎在路的尽头,终于遇见了在阳光下闪光的言几又胶囊书店。 书店所在的青龙坞,位于桐庐县富春江镇,这一片的数个村落已经被集中打造成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民宿鳞次栉比,环境优雅舒适。 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书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才消散不久。书店负责人苏海锐告诉记者,过去的那一周,来来往往都是拍照、打卡的。最多的时候,一天超过3000人次,区域里民宿的老板们得专门轮流维持交通秩序。 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体系,制定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标准,优化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在“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的同时,谋划在老百姓身边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富春江畔这家新晋的网红书店,就是这样一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代表。 一楼书店,二楼旅店:“离开大学后,再也没有和这么多书一起过夜了” 书店最吸引目光的是一整面的玻璃外墙,设计师在原有乡村老屋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改造,白天自然光线可以充分进入,夜晚则通过室内灯光将其变成了山坞中的一颗星星。 步入大厅,就可以看到楼板之间清晰的剖面关系,上下错位的楼梯以及书架的结合,让它成为了一处“楼中楼”,这也让这家书店从2019年开业以来就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打卡点。很多电视节目也来取景拍摄,长条木板上留下了易中天等学者、明星、主持人的签名。在记者采访时,有不少衣着靓丽的女生,以书为背景,摆着各种姿势拍照。 书店拥有图书20000多本,以艺术、设计、文学类为主。但书店并不以售卖为主业,塑封好的书可以随时拆开阅读,门口的区域专门留给了小朋友,各种开本的绘本被插在书架上,利用率很高,有的已经被翻得书脊都有些松垮,页面也卷了起来。 被错落分割成四层的书店,也不完全是书店,二楼以上是这几年流行的胶囊旅馆。 “我们按照宿舍的布局,分割成了男女两边,用书架隔开的空间做成了房间。”苏海锐带记者参观了这些小小的“胶囊”,房间里没有电器,只有木质的挂钩和床垫,每个房间都以取自书籍或是电影的一个字命名,相关图书就摆在门口附近的书架上。 “客人可以随手拿一本来看,也可以站在楼梯上俯瞰下面的公共区域。”苏海锐说,原本是想为背包客提供便捷、廉价的居住空间,但意外地成为了很多公司团建包场的选择,“有很多人说,自从离开大学后,就再也没住过宿舍,没有夜聊,也没和这么多书一起过夜了。” 进门是书店,出门是艺术空间:像小太阳一样辐射青龙坞 采访过半,来了一波前来考察乡村振兴的外地客人。交流中记者发现,他们也对这个青龙坞里的书店特别感兴趣。苏海锐说,书店自开放以来,既是网红景点,也是一个文化示范点,大大小小的考察团都会过来看看。入口处还挂着文化礼堂的牌子,书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验点。 他每次都会对外地客人说:这家言几又胶囊书店是“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的组成部分,“这名字就是放空的意思,希望大家来这儿就可以放空心情好好过几天。”该综合体引进了13位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将建筑与艺术相结合,为乡村植入文化艺术元素。 “你们看,那边的白色房子是我们的美术馆区域,下面的梯田边是云舞台,昨天刚刚举行了一场诗朗诵会。”站在书店屋顶的小平台上,苏海锐指向不远处,介绍道。 书店、民宿、美术馆、天然舞台……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物占地约3500平方米的文创综合体,就像是城市里的同类型场地,虽然迷你,但更集中,也更方便。 苏海锐说,打造这个文创综合体一来是为了服务民宿区的游客,增加他们在此逗留的时间,为乡村经济增加收入。同时,也起到一个“小太阳”的功能,让村庄里的老年人和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流行的艺术文化环境。 “疫情前,我们已经联系了日本的大地艺术节,打算在桐庐也办一个。虽然目前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还是想把桐庐的大地艺术节真正落地,展现中国乡村的独特之美。” 记者手记 优质、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浑然和谐 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毛细血管”的末梢,如何让村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件难事,也是在“文化共富”道路上必须要做的事。 在桐庐这个“慢生活体验区”里,我们看到了这种尝试。依托于文化综合体的艺术导览、阅读、画展、朗诵会、演出……把城市里的文化形态尽可能地做了在地化改造,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文化之美。 正如负责人在采访中所说的,虽然目前来的大部分都是游客,但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最初设想的文化辐射的概念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村民正从好奇的旁观者变为热心的参与者,在绿水青山的青龙坞里,享受文化带来的蓬勃之美。 习总书记曾说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杭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从政策做到按需供给,精准施策,为群众提供最急需的精神文化产品,从硬软件的结合让群众常态化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从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既留住乡村文化的根脉,又除陋习、树新风。 离开书店时正值午休,店员姑娘搬着电脑坐在窗边整理书籍,一家三口读者在安静翻书,一只连纹黛眼蝶悄然飞了进来,停在书架前的台子上叠翅休憩。这种复合型的场景叠加,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浑然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