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文化杭州
 
“85美术新潮”30年 致敬激情燃烧的青春
2015-05-14 09:51

 

宋陵 《无意义的选择?》1986-87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张培力 《仲夏的泳者》 1985 布面油画 185×185cm

宋陵 《人·管道2号》1985 纸本水墨 105×90.5cm

耿建翌 《第二状态》 1987 布面油画 170×132cm

时至今日,20世纪“85美术新潮运动”仍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作为当时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旅澳艺术家宋陵一次次地回望30年前的那段燃情岁月,始终坚信1985-1986年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旺盛期,那种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气氛,至今温暖着他的心田。

青春在艺术之池“受洗”:

种子是不断发芽 真谛不可言说

1986年,6月。

凌晨,南山路上的青砖墙上,十二个高三米的不同人形剪纸,仿若一群巨人正在演练杨氏太极拳;

在万松岭的一片树林里,纵横交错地悬挂九个相同姿势的人形剪纸;

两个人全身被分别用报纸裹扎起来,坐在用纸捆扎起来的长凳上,摆出各种姿势;

一个人被局限于一个箱式的框架中,其他人不断地向箱中堆放废旧报纸,直至将其埋没……

这是30年前发生在杭州的一幕,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几位年轻的艺术家以这样先锋的行为,表达出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极大反响。

“当报纸把你掩盖起来‘受洗’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你会想到你们正在开启一个划时代的美术新潮么?”

30年后的初夏,坐在西湖边的艺术工作室里,宋陵一边回忆,一边笑着回答说,“哪里知道呢!只知道比较酷,好玩!当然骨子里就是想反一反那时候的传统。那个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接受了西方哲学艺术的影响,单纯地想实践一下。几个刚从浙美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志同道合,组建了‘池社’,还发表了宣言。”宋陵翻开了一本画册,上面摘录了“池社”的成立宣言:

“艺术是一个池。

我们的生存有赖于碳水化合物。

不是想要这样才这样。

而是不得不这样才这样。

……

我们渴望恰当的净化。

我们的思维是流动的、模糊的。

……

有谁见过理性的冲动?

‘侵入’的瞬间令人陶醉。

复苏的瞬间大彻大悟。

……

结果是次要的。

种子是不断发芽。

真谛不可言说。”

激情在纯真年代里燃烧:

开启一场载入史册的“85新潮美术运动”

对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深感兴趣的宋陵,以“人·管道”系列作品参加了“85新空间”展,以超现实主义冷峻的手法预言了工业化发展时代的人性矛盾。在国内颇具影响的“'85新空间”展结束后不久,几个参展艺术家张培力、耿建翌、宋陵、王强便组建了“池社”,一起进行了4次影响较大的“行为”创作,如上文提到的“杨氏太极系列”,在国内艺术圈引起轰动,央视还来杭拍摄了纪录片。

当时的宋陵想不到,在这个狂飙突进“池子”里萌发出的美术思潮,开启了一场载入史册的“85新潮美术运动”,奠定了今日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格局。“上海M艺术体”、“北方艺术群体”、“厦门达达”、“江苏红色旅”、“湖北部落”等艺术群体几乎不约而同在那个年代成立,全国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不再以单一的姿态登台亮相。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说,“这几年,大家在梳理‘85美术新潮’代表人物,有八成出自‘国美’。那一年,中国美院既出现‘池社’这样公共自然空间里头的实验性艺术,又涌现‘八五’关于都市人群的生存新空间的新派绘画。”

“那是一个反思传统,向理想进军的纯真时代。”宋陵回忆说,当时流行的是伤痕文学和乡土文化,更多的是抒情的、温情的、有乡土气息的作品,老师这么教,艺术家也都这么画。“而我们一帮年轻人觉得应该做一些别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更关注城市的变化,比如说工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在现代工业的进程中,他们会不会有一些新的状态出现。”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反思和突破原有的艺术束缚,创作了大量行为和装置艺术作品,迫切地展现艺术上的现代变革。

宋陵还记得,那时浙江美协组织他们去上海宝钢,所见所感,让他创作了“人·管道”系列。张培力的哥哥是吹爵士乐的,所以他会经常去地下酒吧看爵士乐表演,创作了布面油画“请你欣赏爵士”、“休止音符”等;耿建翌关注市民生活,所以他画了一组“理发”的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拉开大幕:

在理想中保留自己的独立流向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作品,这时期的艺术家是可爱的、纯粹的,完全没有商业市场概念,只是纯粹艺术理性思考、观念变革、自由表达,可能还有些稚嫩,没有脱离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肤浅理解和简单模仿。宋陵说,“我们不是特别在意形式和细节,作品看起来也不够精细。事实上,我是一个水墨画家,虽然我的作品用传统水墨画就,运用了西画的素描造型和光影关系,往往看起来更像油画。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想,‘艺术应该怎么做’,‘艺术可以这样做’”。

在“85美术新潮”中,这个命题被抛了出来,启迪了无数后来者,开启了中国美术的一个新时代。

“85美术新潮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随着这一代年轻艺术家的崛起,中国当代艺术时代拉开大幕。”宋陵说,“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主义等竞相登上舞台,客观上激活了艺术家的创造能力,丰富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表现语言,中国当代艺术就此开始勃兴,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在“85美术新潮”期间,曾引起轰动的“湖南青年美术家集群展”有段前言,在30年后的今天依旧值得回味:

“对自然,我们取认同与回归的指向。

对自身,我们从生命本体出发显现自身的力量。

对传统,我们作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努力。

对直觉与理性,我们崇尚前者淡化后者。

对中西文化,我们努力于纵向与横向的沟通。

在新潮中,我们保持自己的独立流向。”

“85美术新潮”值得纪念,“85美术新潮”也必然要被超越,那也必然是在一个新的理想主义层次上的超越。

延伸阅读

“85美术新潮运动”

“85美术新潮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前卫艺术运动。上世纪80年代中,近百个自发组织的青年艺术群体在全国各地涌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艺术狂飙运动,对过去3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都是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的,西方现代主义的众多风格样式都被拿来操练,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只考虑作品的形式、表现的观念以及反映的现实意义、哲学含义等,而并不考虑商业、市场等因素,因此,当时的作品可以说是完全理性的,纯粹是从艺术家的思考角度出发,根据艺术家自身的经验来创作作品。

“池社”

“85新空间”展于1985年12月在浙江省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凸显雄健、冷峻、理性色彩,立即引起了全国艺术界的注目。一些参展的年轻艺术家,张培力、耿建翌、宋陵、王强等在经过一段反思和调整之后,组建了青年美术群体“池社”,成为南方“美术新潮”的一只举足轻重的力量。“池社”成立后,进行了四次集体艺术活动,主要是行为参与的活动,包括《作品1号—杨氏太极系列》《作品2号—绿色空间的行者》《作品3号—国王和王后》《作品4号—受洗001》,同时,这些艺术家还创作了一批油画、国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陈友望 编辑:王剑宜
 
动态信息 更多 >
· 建德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郎朗为大运河杭州段形象代言
· 我市召开第14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执委会会议
· 杭州市召开环保专项巡察工作动员大会
· 再过一个月, 世界上人气最旺的动漫节就要开幕了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进入倒计时
· 杭州各大公墓陵园对焚烧香烛纸钱说“不”!
· “动漫进乡村”计划正式启动
·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练好污水治理“内功”
· 大手笔!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向全球征集经典藏品
“梦马”开跑
艺术家送欢乐下基层
郎朗为大运河杭州段形象代言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