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市宣传网>文化杭州
 
全国1400万初一学生将认识了解古老的良渚文化
2017-09-06 16:43

“良渚文化遗址于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被首次发掘。已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在太湖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翻开新版的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1页,关于良渚文化的介绍及代表良渚文化的玉琮、玉钺、玉璧、良渚刻符罐等典型器物图片清晰在目。这表明,新学期开学后,全国1400万初一新生将通过该教科书认识与了解古老的良渚文化。

据悉,新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审查并通过,在北京海淀区、江苏省无锡市、湖北省武汉市、新疆乌鲁木齐市试用后,2017年在全国统一使用。良渚文化以整版的篇幅入编,列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拓展栏目。今后,全国82%左右的初一学生,将通过课本了解到良渚考古学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知晓“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的历史地位。

良渚遗址于1936年经施昕更等人发掘后,考古研究历经八十年风雨历程,成就卓越。然而,从建国后一直到2007年,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从未提到过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进教科书这项工作,始于2007年。2007年,随着良渚古城被发现,在2008年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加入了“在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象征权力的玉器”的文字表述,并刊用了“玉琮”图片,实现了良渚文化进入教科书的“零突破”。

2009年,在《历史与社会》再版印刷时,“良渚”两字与牛河梁、半坡、大汶口、河姆渡一起写在“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的地图上,良渚文化在教科书上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

2011年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良渚文化的篇幅又有所增加。

2014年,借着国家决定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进行统编的机会,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积极主动与历史教科书编撰委员会取得联系,把“良渚文化”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向委员会成员进行展示对接,并邀请相关成员到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现场踏看。最终,2016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良渚文化”以一个整版的篇幅进行了图文并茂地展示,这将为更多的中国学生了解、知晓五千年良渚文化奠定基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驻余杭记者 沈维 通讯员 李力行 编辑:余彦君
 
动态信息 更多 >
· 杭州要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巡察
·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 杭州市第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 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恩施州
· 下城区:集中力量破难题 “四级联办”解民忧
· 上城区:办好“关键小事” 实现最大民生
· 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
· 6名杭州青年代表出席共青团十八大
· 中共杭州市委追授徐遂同志为“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 杭州市举办群众性歌咏活动
浙籍抗战英烈群雕永久竖立武林广场
我省首次举办苔藓科普大展
城管驿站可以这么美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