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化杭州
 
牡蛎书店:90后店主的神秘小珍珠
2020-04-16 09:27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组故事会截然不同。

它应该会说说这座城市里那些24小时书店,在无数个深夜的街头,亮起一盏灯,为夜行人提供彻夜的照明,还有书籍的温暖。很想听听,在24小时书店里停留的那些人的故事,他们因何而来,又选择了怎样的书籍陪伴,度过漫漫长夜。

它应该会说说那些“隐”于都市的气质小书店,它们门面不大,店员不多,却有一群“痴情”的读者。他们常来常往,不一定每次都会买书,而只是坐下来聊聊天。他们认识这些书店的方式也很特别,很多只是路过,却被它的“独特”所吸引,或是有同好推荐,在这茫茫都市里找到心灵契合者短暂的歇脚处。

它应该会说说那些网红书店,它们以精致的造型,独特的设计,与书籍恰好的契合成就了“社交媒体”上的名气。人们寻踪而来,就好像入了宝山,绝不会空手而回。有人批评他们远离了阅读的本身,但他们的运营者却自有思路——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消费,既然可以有网红美食,又为什么不能有网红书店?

很可惜,疫情来袭,打乱的不止是我们美好的设想,还有这些书店的行走轨迹。

据中宣部印刷发行局的行业调查,43.7%的书店表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将下降50%以上;读者到实体书店消费的心理恢复期至少要2—3个月;经营困难的书店将面临裁撤人员、压缩成本的现实考量,收入降低等因素也会对员工心态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优秀员工流失……

这种打乱,或许是偶尔走了岔路,马上能回来,又或许会彻底改变一些人甚至整个行业。

我们选择倾听这些关于书与人的故事,在四月,这个因世界阅读日而和“书”格外亲密的日子。

它们的故事各有曲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构筑了这个城市的美好与感动。

没有书,读者会感觉迷茫;没有爱书人,书店会感觉孤单;而没有书店,城市会感觉清冷。

听完它们的故事,你会想去身边的书店或是阅读空间里走一走吗?会想成为故事里的一分子吗?

春光正好,勿辜负。书店美好,且珍惜。

杭州有数百家书店,大大小小,坐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牡蛎书店,就是其中一家。取名牡蛎的一层意思是,“珍珠在牡蛎中,被发现时最美”,90后店主吴怡沁说,另一层意思是,“像牡蛎一样神秘,自给自足,而且孤独”——这句话来自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从地理位置和门面大小来看,它的确符合狄更斯这句话的特质。店就开在海月路上,从店门口往左看是远处的玉皇山,往右看是钱塘江,边上都是小区,平日里宁静安逸,有网友开玩笑说,这地方就像是杭州的“镰仓”(日本小城,背山面海,幽静舒适)。

书店就开在一家超市隔壁,没有特别的招牌,一不留心就会错过,但很多人在大众点评网和小红书上的留言是,“只要进去了,就不会再错过”。

开书店:

只卖自己喜欢且相信的物品

第一次去牡蛎书店,还是一月,刚好赶上店休,卷闸门拉了一半,进去时碰到一位中年阿姨。后来知道,这是店主小吴的妈妈。“我妈是幕后老板。”小吴开玩笑说,自己只是个打工的。

开书店不是她的第一份职业,却是她最想做成的那一份。

大学里学法律,但没成为律师,辗转做了几份工作,后来跨专业试着考中国美院的研究生,没成功,“就觉得我个性上能力上似乎无法适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就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

小吴说,她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如果要开一家店,一定要售卖自己喜欢且相信的物品,否则就失去了令自己快乐的意义,对顾客也不够有诚意。“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书,让我喜欢也信赖,于是最后决定开书店。”

在这个网上售书成为趋势的当下,开一家小书店实在不算是个很好的初次创业目标。不过,小吴觉得,在实体书店里买书,书店已经帮你筛选过一轮了,什么也不懂也不至于买到烂书,可以非常安心、踏实地进行选购,确保你买到的是真正喜欢的。

“在信息潮每天都把人打得晕头转向的时代,我认为逛实体书店归还给了我们非常难得的专注而平静的时刻。你在书架前站定,开始想‘我是谁/我要什么’,没有什么束缚,这是日常生活中所剩无几的回头面向‘我’,思考‘我’的时间,它是自由,是解放,也是抗争。”

从去年三月装修,到六月开业,磕磕绊绊,从有些“社恐”到现在能和来的顾客聊天沟通,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书店摆了两本小小的留言本,有人涂鸦写字,简单干净质朴——

“私藏了月光的海月路18号,赏月成功”

“年初喜欢的一家书店关门了,夏天的时候,我看见它在这里复活”

管书店:

遇见好书,就想和更多的人分享

60平方米的店面,虽小,却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气质。

通透的大落地窗、有心的陈列台、简单舒适的桌椅。书架上有小吴自己手写的温馨提示卡,两张大的桌子是陈列区,一边是关于春天的书籍,另一边摆着文创产品,各种“社畜”的笔记本、背包。

这都是她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义陈列的,书店墙面上挂着的一些艺术设计作品,就是出自她男友的手笔,一幅微缩作品将整部《红楼梦》的87万字缩印在了一张纸上,用放大镜凑近看,每个字的笔画还清晰可见。

疫情期间实体书店全都关门,她还在朋友圈里时不时搞点小活动,比如将书和插画家的作品捆绑销售,也有和鲜花店一起把书和花这两样美好的东西连接起来。

“看到别的书店都在做,觉得自己也应该有所行动。”小吴说,疫情对实体书店的确有冲击,但她的店小,房东还给她免了一个月房租,所以相对大的书店压力没那么大,但还是想要体现一点“上进心”。

和她合作的插画家,本来就是朋友,花店老板也是她前老板介绍认识的,“我的书没法拼价格,就只能多一点附加值。”两波尝试下来,她自己感觉还行,“倒不是说带了多少货,而是看到他们每个人收到书的反馈很好,我也很开心。”

因为书店小,每本书只有两三本,不过这段时间她突破了“极限”,把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的《苦恋》一口气进了十本。“这段时间,我也开始默默看书,缓解情绪,特别喜欢这本书,就想和更多的人分享。”

理想书店:

我知道你要的那本书在哪里

很多来店的人都喜欢牡蛎书店这种“小而自得”的风格,把它拍成视频照片,放上社交媒体……慢慢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群体,从城市的角落慢慢汇集到了江边的牡蛎,被更多人发现。

第一次采访小吴时,她说起一位朋友,常从城北大悦城附近坐地铁来书店聚聚,还特意帮她画了好多期可爱的插画。三月初,书店刚恢复营业,还没官宣,就有读者来了,“那天太阳很好,还有客人带着猫猫狗狗来,他们住在周边,不少人和我说,家里待久了能来书店坐坐很开心。”

一年以来,牡蛎书店还做过一些线下的活动,比如读书会、黑胶分享会、好蚌放映厅,还邀请别的书店店员分享书店生活经历,来的人数经常大大超出小吴的预期,这让她看到了书店带来的缘分,一群气味相投的人在这里相遇,相知。

目前书店的状况并没有达到小吴心中的理想状态,“我曾看过一部纪录片叫《最后的黑胶唱片店》,顾客只要模糊地给出一些信息,店主就可以知道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收录于哪一年的哪一张专辑,然后帮顾客找到。这是我梦想的店主状态,我还要努力。”她觉得,重要的是对客人,对书籍始终保持谦逊,认真地进货,感恩有缘人。

“虽然实体书店被看成夕阳行业,但它总比人的生命要长。我对书始终有信心,如果我的书店开不下去,那是我的问题,不是书的问题。 ”小吴说,牡蛎书店,存在过就很美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张磊/文 记者 丁以婕/摄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王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牢记嘱托谋发展 接续奋斗向未来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议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心声带上来 力量聚起来 继续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童心迎亚运、童谣来记录、童趣溢心间
· 杭州市检察机关出台保障亚运十大举措
· 111家企业加入“朋友圈” 杭州亚运会招商实现历史突破
· 创新能力全国第二,杭州凭什么?
· 杭州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创历史最佳
运河二通道 水陆大会战
杭城再落雪
3D打印“冰墩墩” 科普冬奥梦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