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杭州召开了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现场会。 会议旨在贯彻党中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重要部署,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市场复苏,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扩大国内需求中有着积极意义,文旅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一方面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需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多点发力,全方位推进相关工作。 会上,杭州、上海、南京、苏州、宁波等全国12个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就此前在文旅消费试点中的经验和亮点进行了汇报交流。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楼倻捷以“互联网+文旅新消费”的杭州实践为主题介绍了杭州的探索经验。 杭州自2017年列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以来,积极发挥数字经济之城优势,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文旅新消费。特别是在今年推动疫后复苏过程中,文旅部门主动作为,带领文旅企业“率先突围”,发挥了先行军和排头兵作用。上半年,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也在不断提升,达到14.8%;刚刚过去的二季度,旅游业降幅明显收窄,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环比增长分别达到285%、244%,复苏的态势令人欣喜。 “城市大脑”数字赋能 优化消费体验 杭州在“互联网+文旅新消费”上的最重要尝试,就是依托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平台将政府部门数据与商业平台数据多维度叠加后,实现对游客搜索、预订、轨迹、消费以及评价等数据的动态监测,利用数据科技实现了对文旅市场的立体描述。 这种描述可以精准刻画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消费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展分众化、精准化营销,比如北京游客在杭州偏好高星级的品质酒店,上海游客钟情精品民宿,这样就能方便企业精准营销,应对市场变化。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景区景点与城市大脑文旅系统的业务协同,帮助景点在开放后,实现“限量、错峰、分时段预约”,同时提供的入园、售票等“非接触服务”,让游客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享受美景。 同时,利用“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等便捷服务让游客能在杭州多消费多体验,根据城市大脑测算,如果每位游客在杭州多游一小时,可以为杭州增收100亿。 文旅融合 打响“杭式生活”品牌 近几年来,杭州着力于将城市文化深度挖掘然后融入到旅游产品的打造中去,通过对“杭式”生活提炼,拓展新消费场景,打造文旅品牌,讲好杭州故事,呈现“最江南、最科技、最人文”的杭州印记。 在交流会前一天,与会人士集体考察调研了杭州文旅融合的品牌项目,其中就包括了正在重点打造的“杭州书房”之一网易蜗牛读书馆——这家以“互联网文化”为特色的杭州书房,市民游客可以随意进去歇歇脚、免费看书、发呆,参加特色文化体验活动,除了买到伴手礼、文创产品,还能现场查询杭州的旅游资讯。 杭州书房本意是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补充,但现在升级成了融图书免费借阅、文化交流、文化消费、旅游咨询、“互联网+文旅”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综合体。这样的杭州书房,三年内要力争建成200家,成为体验和展示“杭式生活”的重要窗口,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共同的“精神家园”。 除此之外,前段时间大火的“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也将成为杭州未来针对夜经济、夜消费着力打造的文旅品牌,主管部门将积极尝试培育十大夜地标、50个夜生活IP、100多个网红夜游打卡地,全方位、多维度呈现杭式夜生活,让外地游客通过逛一场市集来读懂一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