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暨“绝学之路·中国壁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启幕。 此次学术活动展览,艺术家们以贯穿始终的视觉修养、美学感受力和审美判断力,将美术考古、艺术史研究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将研究与保护、再现与表现相结合,呈现其近年来对于开化寺壁画和铁佛寺彩塑的研究,并构成了一种艺术人文和数字人文的新形态。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看来,壁画不单是画种,而是一种绘画类型。壁画是山水之学,镌刻着文化,将一代代人的肉身与山河浸润在一起;壁画镌刻着一片地域的生活日常,记录着城市的历史的姿态;壁画镌刻着深刻的记忆,还镌刻着代代中国艺术家的身影——从一生致力于保护敦煌文化的常书鸿、王子云,到由首都机场壁画所启蒙的改革开放的一代人,再到现场在座的中国第三代壁画家,他们身上都洋溢着对壁画深沉的爱。此次展览,许多年轻艺术家在前辈的指引下重踏历史路,师古人,传造化,创造了众多优秀作品,希冀再现壁画辉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高世名表示,壁画是一种最为开放的绘画类型,涵盖任何的材料、媒介和形式,最为自由、最为多元、最为解放;壁画又是一种场所的艺术,依托于建筑,朝向公共空间、公共人群,自古以来便具有明确的社会功能和巨大的公共影响力。在东西方历史上,壁画所表现的内容最为丰富也最为广泛,对这些古老壁画的体察和临摹,也就成为美院师生深入中华历史文脉传承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路径。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及工作团队经由壁画,将目光投向了民间画工的世界,那个更为丰富、更为广袤的图像世界,将壁画所承载的“无名的艺术史”纳入社会史、生活史的土壤中进行理解,通向了一个民众的生活世界,一个芸芸众生的世界,一个真正的“人间现场”——那正是一切艺术的根源。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赞认为,当前还有部分传统壁画艺术的保存情况不容乐观,如果再不用现代技术将其采集,今后人们可能再也无法欣赏到如此卓绝的艺术。我们要带着责任和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让后人能领略文化瑰宝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对中国文化的骄傲和自信。 “绝学之路·中国壁画艺术展”共展出国内壁画艺术家们的60余件作品,以及开化寺壁画高清扫描图、铁佛寺彩塑三维复原、金塔寺三维数据采集成果、鸠摩罗什岩彩动画创作手稿等学术精品。艺术家们站在不同的视角演绎对世界的观照,用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自我表达,从中国传统到当代多角度探讨了艺术的多样性、可能性,代表了当代壁画与跨界艺术家的水准与现状。 展览同期展出了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来以山西高平的开化寺壁画《清凉图》为主的一系列研究成果。11月10日-11日,为期2天的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来自国内高校及丝绸之路考古领域、壁画研究、佛教艺术、中国传统造像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壁画现代性研究与国际化发展,中国传统造像、壁画传承保护与虚拟数字技术运用,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国佛学艺术的多向交流发展研究三个领域展开学术交流,为丝绸之路艺术文化研究搭建学术平等、讨论自由的交流平台,集众思,广忠益,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相关艺术领域课题研究成果。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