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润物无声——师者自选雕塑作品集”在杭州市雕塑院品空间开展。
此次展览邀请8位老一辈雕塑艺术家,以自选作品的形式回顾浙江雕塑发展中的一段重要时刻。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如师者的切切细语般展开对一段历史的回忆。这八位师者中,年龄最小为84岁,他们是:沈海驹、沈文强、王建武、潘锡柔、仲兆鼐、达榴生、傅维安、高照。展览汇集了老一辈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展出作品包括雕塑、书画等150余件。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认为,八位艺术家代表一个时代的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他们以人民之心投入到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扬,给后人留下来那个时代的精品。他们的艺术人生令人敬佩和尊敬。展览现场不仅有雕塑家的雕塑作品,还有许多素描、速写、文稿等纸面作品,这方方面面所凝聚成的一种立体的形象、思想与表达,展示出每位艺术家的深度及广度。有的作品只在方寸间,如芥子纳须弥般,通过点点细碎的艺术创作痕迹,展现了一代人的傲骨与风貌。 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看来,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史,如同中国山水画的荒山复调,其历史形态是一种复调,一种多声部的和声,它是同时发生,内容相关却又相互区别,各自独立却又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形态。在这样的复调形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看到,它有三个历史脉络。一个脉络就是以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等现代主义者的脉络。如果说这个脉络呈现的是个体的自由,为艺术而人生的话,那在第二个脉络里,以彦涵、罗工柳等为代表的左翼群体里所追寻的则是解放,一种关乎将个体融入社会、民族的解放。第三条脉络,也就是以潘天寿、黄宾虹等为代表的精研传统却不抱残守缺中国书画脉络。在这条脉络里,黄宾虹的那句“等待着和一切外来者握手”令人印象深刻,它充分体现出大气之象和主体性的姿态。这三条脉络互为参照,互为背景,它们连接在一起,显现出现代主义意识的历史画面。 艺术家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潘锡柔说,他于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雕塑系,当时的老师们教导学生要起传承桥梁的作用。在落后的条件下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国家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很快,他希望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国家的文化事业有更高的国际地位,雕塑事业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表示,展览前期去老先生们家走访的过程也是心灵学习的过程,他回忆起自己在老先生家中看到的各种作品,如仲兆鼐老师家的几百张猫,沈海驹老师的小泥塑,其中都蕴含着简明的大美,对自然对生活的大爱。老先生们对审美有着执着的追求,正因此造就了高超的艺术品质,这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老先生们的品格有相同处,他们低调不张扬,以润物无声的态度,用火热的心和勤劳的双手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