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沙孟海先生诞辰120周年。日前,由中国文联、民盟中央、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亮相中国美术馆。 作为书法家和篆刻家,沙孟海先生的艺术作品具有的时代性、原创性和经典性给后辈以深远启示,为民族艺术树立了高峰标杆;作为新时期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开启者和奠基人,他在当代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引领浙江书法近40年的关键性人物,沙老培养了一批当今浙江书坛的中坚力量,他的“雄强”书风以及学术思想更对浙江书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十世纪书坛泰斗 碧血丹心写春秋 沙孟海先生曾经用三句话总结其一生学书的经历,第一句是“彷徨寻路”,第二句是“转益多师”,而第三句“穷源竟流”,他曾说:“什么叫穷源?要看出这一碑帖体势从哪里出来,作者用怎样方法学习古人,吸取精华?什么叫竟流?要找寻这一碑帖给予后来的影响如何?哪一家继承得最好?” “海内榜书,沙翁第一”。沙孟海先生是中国当代书坛巨擘,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之一,其书法无论篆、隶、楷、草、行,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创造出具有阳刚美的“沙体”,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如黄钟大吕,响遏行云,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称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的他,于书,则化古融今,自成一格,尤其是擘窠大字,有“海内榜书第一”之誉;于印,则清逸醇正,入古出新,所作古玺、汉印到明清流派,甚至隶楷入印,皆能信手拈来,又极富书卷之气。 沙孟海先生一生潜心治学、成果颇丰,于金石学、文字学、古器物学、语言学、考古学、博物馆学诸领域均深有研究;沙孟海在同代学人中,较早地引入近代考古学视野,对传统金石学进行反思,批评没有宏观视野与系统框架的文献搜辑与材料罗织;与罗振玉一样,他也主张改金石学为古器物学。沙先生早期的考碑之作以及诸多文献考证,可谓将书法与考古融为一体之实践,文献爬梳之外,自有其史学之目的与见解。他在史学方面的构建与疏通工作,乃书法之学会通经史、连接古今的一个重要象征。 此次“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共展出来自浙江省博物馆、沙孟海书学院、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天一阁博物院等单位收藏的沙孟海书法篆刻作品、手稿和文献300余件。展览分“翰墨千秋”“金石永寿”“积健为雄”“百年树人”四个板块,彰显沙孟海先生穷源竟流、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临池不辍、厚积薄发的艺术精神,投身文博、书法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自强的坚定信念,全方位地展示沙孟海先生作为文人学者的崇高理想、作为艺术家的卓越成就、作为教育家的时代担当。 专家学者集聚一堂 共同缅怀一代艺术巨匠 “传承、跨越与典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沙老亲朋故友和门生弟子的缅怀”为主题,回望其学术和艺术生涯,挖掘梳理沙孟海的时代意义和文化贡献,以突显在当代背景下沙孟海作为20世纪书坛泰斗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艺术的重要意义。 沙孟海是浙江宁波鄞州人,20世纪中国书坛泰斗。用他的学生,同为宁波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的话来说:“沙孟海是一个大师级的艺术家,是一个卓越的、开风气之先的顶级学者,更是一个罕见的历史人物,是一段百年波澜壮阔浩瀚起伏的政治史、文化史、文物考古博物馆学史、书法篆刻史的历史见证人。”
陈振濂认为,在今天倡导守正创新的背景之下,沙孟海先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我们书法艺术工作者,一代一代都要奋发努力,传承和弘扬沙孟海先生的学术思想,共同为当代书法守正创新奉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表示,“沙孟海先生是我们的灯塔,沙老有很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李昕认为:沙孟海先生的书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沙孟海先生以清晰明确的教学措施,为中国书法的教育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书法人责无旁贷感应时代召唤。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认为:中国传统学术与艺术曾经历剧烈的阵痛,沙孟海先生运笔挥毫,将求学问道视作终身目标。在20世纪中国教育史、艺术史上,以沙孟海为代表的书法人,他们的精神仍鼓荡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