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缪宏波,1973年生于杭州,祖籍浙江温州苍南。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现为杭州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客座教授。杭州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日前,“大美走基层·钱塘似锦绣”杭州画院建院三十五周年系列作品作品展暨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提名展第四回:“山花烂漫”——缪宏波中国画作品展在杭州影天象素园展出。借物写心、以画抒情,展览呈现缪宏波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近90幅,涵盖传统山水、花鸟、写生等多种形式。 谦虚为人、谦逊待人,自带阳光般的笑容,是缪宏波给人的第一印象。正如他的画作,温润而泽且沁人心脾,他笔下的山水、花鸟,承袭传统而不拘于传统、学古而不拟古,点滴之中透露出自身对于笔墨的感悟与追求。 笔墨丹青与时代同行 缪宏波幼龄习画,在基本功、理法规律的积累、精神格调的提升上便胜人一筹。而后在名师林立的中国美院国画系,得到诸多名家高手的口传身授,再加上为人聪慧好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丹青功夫”。每每回想起四年学院的专业学习,他说:“想想都感到幸福。” 缪宏波主攻花鸟,兼擅山水。无论是意象、意境还是整体气韵,也无论是构图造型抑或笔墨处理,以至于题款钤印,处处皆见功力。从宋人工笔、元人笔墨到明清没骨与小写意,再到历代大写意,他十分注重“先师古人,终师造化”之心,把新浙派绘画的写意精神与海派的美学特质有机结合,然后慢慢“打通”,由“渐修”到“顿悟”,寻找到了适合自己性情的笔墨语言。 山水可以开阔胸襟,花鸟又可拓展思路,画过山水再“经营”花鸟,笔墨相通,二者恰可互补互融,相得益彰。因痴迷倾心于山水丘壑之幽谷清绝,缪宏波常常情不自己“代山川立言”。而那些花卉小品,如《山花烂漫》《映春晖》《东风第一枝》《寒香》等,则是他借花抒发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当下时代的期许。 与同龄人相比,缪宏波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注重古典文学修养,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绘画之余,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出版了各类中国绘画技法专著18册。从2002年起,缪宏波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客座教授,“我试图将我所学到的许多传统技法传承给大家,它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还原,比如白描花卉写生这样的基础课目。” 忙忙碌碌也有“小确幸”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自身的努力和态度是分不开的。国家一级美术师、杭州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浙江省美协主席团委员、杭州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如今缪宏波身兼多职,日常工作事务繁杂而琐碎,他总是认真面对、积极处理。采访中几次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电话那头的疑问和不解,缪宏波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这样的小细节,在他看来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像杭州市美协现有1700多位会员,面对会员提出的问题,即使再忙都必须要耐心应答。这样也好,使我越忙就越渴望画画,坚持每天动笔,并在日常繁琐的工作中把握好各种关系。” 在这些辛苦付出与汗水流淌的日子里,遇到的一个个“小确幸”也成为缪宏波继续前行的动力。他说,“经历的事越多,对人生的认识越明晰,这些人生的阅历和感悟对画画也有帮助。工作是责任,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感恩有这么好的工作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潜能。” 工作即是生活,同时也为他的创作带来灵感。这样从容平和的良好心态,也带给他更多幸福感,能有时间画画就是他眼中幸福的一件事:武义的璟园古宅、贵州的群山、陕北的民居和黄土高坡、榆林的统万城遗址、新疆阿克苏……工作期间经常要下乡采风写生,缪宏波一一用画笔记录,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怀。 厚积再薄发 执笔在路上 “我喜欢没有人迹却随处散发人间气息的‘静谧’;我喜欢寻觅身在繁华浮世中活脱脱存在的‘放下’。”缪宏波说自己很“宅”,每天的生活虽然“两点一线”,却并不枯燥乏味。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接儿子晚托班下课前的那2个半小时,是他最惬意的时光。他说,“与艺术为伴,便是我的一生追求。画画是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关键还是要合理安排好时间。” 从学习到工作,缪宏波一直专心在绘画道路上稳扎稳打、潜心钻研。“作为一位艺术家,我认为自己正处于黄金生长期。”他说,“绘画还是讲水到渠成。目前行政工作比较多,没有整块时间搞搞大创作,我期望能在此过程中提升眼界、提高修为。”在传统中汲取各家之长,在大自然中领悟一些东西,在生活中寻找美好的事物,并随着时间静静流淌而出。“要做的事有很多,绘画技艺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前路漫漫,先厚积再薄发。缪宏波期待自己能够沉下心来持续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