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人,行程数千公里,沿着不同路线,探寻名山大川、小镇古村、公路乡道、民风民俗,以脚步丈量“唐诗之路”,并将沿途的所见与所感、所得与所思,通过自己的画笔与镜头一一呈现。12月27日,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近200件,涵盖中国画、书法、丝瓷茶、版画、摄影、设计、声音艺术、影像、交互装置、多媒体展演等20多个门类。展览以唐诗与唐诗之路作为行走起点和对话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浙东唐诗之路”,联通文史研究、艺术创作与展览展示,通过重返中国人诗性心灵的核心现场,重构诗心与世界的交互情境,重启酬唱与共情的感通创作。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表示,艺术家们在唐诗之路上感受到了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以及绿水青山之间所展开的大时代的现实画卷。“这次浙江省文史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组织近千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通过形形色色的载体呈现出他们的所见所思和感受,这正是这个展览所希望呈现给大家的。”同时,美院将把“唐诗之路”确立为长期学术项目,继续研究、弘扬诗路文化。“在山水城乡的现实情境中重构‘中国人诗性心灵的发生现场’,以诗路文化的探访来阐发人文自然融合无间的生态文明,以鲜活的艺术创造来展现新时代的浙江风貌。” 浙江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认为,新时代的文史工作要“照进现实”,直面区域重大发展、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以文化赋能的方式助力地方可持续发展, 要让更多的文史“走进百姓百家”。“这次展览,一是近千位艺术家们围绕”唐诗之路“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是非常难得的,是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题的文化新实践、新出发,这也是浙江的一个创新。二是进行了文化赋能的再创造,如将诗画、山水、佛道、名人与越窑共同合作,创作了一批新作品,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 展厅中央的瓷器展示区域,呈现了越窑秘色瓷,作者包括陈淞贤、徐朝兴等陶艺名家。省文史馆员(研究员)联合创作的七十余幅册页作品汇成长卷《诗心自在山水间》,融书法、国画、篆刻于一炉,全景、立体、多元的唐诗之路新时代画卷在艺术家们笔下铺展开来,衍生为视觉艺术的心灵冲击、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人物、山水、花鸟专业联合创作的《梦游天姥》国画巨构作品,巧妙回应李白题写天姥山的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影像艺术家高世强创作团队的作品《山水:唐诗辞典》则由唐诗指向作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生活空间“山水”,以及相应的创作与审美方式“卧游”。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