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寿再生画展将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六和文化会所展厅亮相。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著名画家寿再生先生近六十年来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所创作的水墨丹青精品约三十余件,中华大地千岩万壑以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尽现卷轴。 寿再生,195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诸暨。父亲寿崇德先生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寿再生幼承庭训,习笔墨之道。自浙江严州中学毕业后,奔赴北大荒插队落户。曾深造于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原佳木斯师范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得当代山水画巨擘陆俨少先生指点。寿再生自幼喜读文史哲典籍,对中国史、哲学史、思想史、绘画史、外文等均有所涉略。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绘画史研究,已出版《隐逸山水间——中国山水画学源流探究》《笔墨与图式——中国山水画学探微》《丹青岁月——寿崇德画传》《新安流碧富春山》《中国山水画史》《南宋绘画史》等著作十余部。 “读万卷书”的同时,寿再生践行着“行万里路”的宗旨。他曾遍历大江南北名山胜水,北至乌苏里江及黑龙江的饶河、漠河;西至青藏高原以及北疆喀纳斯湖;南至三亚海域。近年来更是多次出国考察,不仅走过大半个欧洲,更是远涉大洋洲和非洲写生。石涛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寿氏此等眼界和胸襟,落笔自然不凡。 中国画首先注重学术传承与发展。中国山水画应以宋元经典为根基,秉承薪火相传的形而上精神,力图超越“过去式”硬壳的表征;注入时代的气息,打通走向未来的经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增加阔度和高度。笔墨作为山水画的核心命题,往往通过传统的“皴法”和“图式”表现大自然。师法造化,再现“皴法”与图式之际,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外延。中国山水画家借此自然与艺术的内心观照达到自我意志的实现。所以,书画大家董其昌以为不必模仿自然,或避开模仿艺术史的风格,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明确表示:“以景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寿再生始终以时代之需提升学术眼界与本体修养,以中国画学理研究和艺术创作互为表里,以先贤学术精神为建构,立足民族文化品格,创作出有生活味、有亲切感、有审美意象的好作品奉献于伟大的时代。他曾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新加坡举办画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当代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此次展出的30余件作品,是从寿氏60余年的从艺历程中遴选的精品力作,他以文化自觉和艺术语言的洁净,感受着这个伟大的时代。以《西泠烟霭》和《之江揽胜》两件作品为例:他曾不下百次漫步孤山西泠,西泠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露和晨昏旦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此幅《西泠烟霭》,迥异于时人对西泠的描绘,他不为西泠实景所囿,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而是画家心中西泠情感的呈现。而《之江揽胜图》,西湖云山掩映之中,雷峰塔和宝俶塔相映成趣,更与高楼林立的钱江新城、他曾经生活过的严州古城置于一图,构成新时代发展的胜景。传统的笔墨在寿氏笔下幻化出无穷的光彩,与新时代的新景象完美融合,堪称杰构。 今天,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艺术家们在伟大时代与平凡生活中,体味着时代所赋予的己任。感受着时代强音,领悟着中国人的美德与情操。把平凡中的自然与纯净的心灵化作笔墨的品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增加阔度和高度,成为一大批当代画家的为人和为艺的宗旨。寿再生的这个展览,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一理念的绝佳诠释,也可以看作是当代画人所奉献的一大成果。 |